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安全生产公文 > 内容

近年来国外高等教育困境及改革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5 06:23:10     阅读: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均不同程度地面临高等教育体制僵化、高等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发展困境;为使大学发挥其应有职能,真正成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各国采取了下放大学权力、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公平等举措来对本国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等教育;困境;改革;国外
  [作者简介]吴新华,山东省茌平县第三中学高二数学组教师,山东茌平,252100
  [中图分类号] G6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03-0015-0003
  
  世界主要国家的高等教育在21世纪都因为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国际经济及社会的深刻变化而遭遇了一些困境继而进行了改革;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在连续12年扩招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我国国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受教育年限,但在整个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12年里,也是大学遭遇诟病最多的几年,我们的大学同样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改革。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其他国家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及采取的改革措施,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一、近年来国外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高等教育体制僵化
  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肩负着国家科技创新,输送高级人才的重任。但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由于信息化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分配格局的变化,各国高等教育都不同程度地面临高等教育体制僵化而无法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困境。如法国21世纪前的高等教育体制源于拿破仑时代,其管理高度中央集权化,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招生、教师的选任、教师工资水平等都由政府统一掌控(尹毓婷,2009);同样,澳大利亚由于联邦政府一直资助大学的财政,因此政府依靠各种对大学的拨款从而实现对大学课程、财政预算、研究方向等的调控,当大学已经认识到需要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来提高其国家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时,政府的制度和政策却限制了它们,联邦、州和地区政府过多限制性的规定和报告程序,使得高校的压力越来越大(崔爱林,2008)。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虽然可以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控制能力,但是统一集中的管理方式阻碍了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各自特色的发展,高等教育机构也失去了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自我反应和调整能力。
  (二)高等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21世纪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许多传统的生产、管理及组织形式,客观上要求大学也相应地调整课程设置,进行教学方式转变,以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满足大学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但各国高等教育收费在不断上涨的同时,其质量却难以同步跟上。各国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比,普遍存在较大偏差,出现了与社会现实要求相脱节的情况。如印度1978年公布的《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框架》指出高等教育的三大缺陷,之一就是质量问题,认为大量院校的教育质量差;1985年印度教育部的《教育的挑战》报告认为,高等教育日益重视数量的扩充而不是质量的提高,教学、考试和研究的质量标准在下降。高等教育质量下降造成大学生能力与实践要求相距甚远,不少大学生在毕业后不好找工作,甚至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状态。这样的连锁反应导致了很多的大学在读生由于对毕业后前途的失望而纷纷选择退学,进一步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及声誉。
  (三)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在澳大利亚,最近十几年高等教育的注册率逐年上升,各种人群参与高等教育的比例也稳步提高,但这种发展形势距离联邦政府提出的让所有人都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标仍然很远,特别是几个特定群体,比如土著人、非英语背景人群、残疾人、农村和偏僻地区的人群、非传统学习领域的妇女以及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者,他们属于高等教育的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没有得到很好保障。而且,在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中,具备财力的学生就能在公立和私立高等院校获得全额自费上学的机会,而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则很难得到这样的机会。印度同样存在不同群体受教育程度不公的问题。由于印度历史上就是个等级社会,高等教育在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区之间差距显著。20世纪90年代之前,印度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主要致力于扩大高等教育的绝对数字,即高等教育机构数、教师数以及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增加。但是,到了第九和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教育政策的重点首先放在教育公平问题上,期望通过教育公平的实现促进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
  
  二、国外高等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针对大学教育体制僵化所采取的措施
  针对大学教育体制僵化的问题,各国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措施来进行变革:
  1.大学权力扩大化。国外许多大学有着非常浓厚的行政体系,它们或是直接由政府行政部门所设立,或者主要接受政府的资助,或者是通过其他方式与政府相联系,因此其管理方式及课程设置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行政意味。这种管理体制使得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式更多地受制于行政命令而非来自市场的引导,极大地阻碍了高等院校为开放的市场输送合适人才的灵活性和对接性。澳大利亚于2002年发布《高等教育处于十字路口》报告,认为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未来的方向将本着可持续性、公平、优质、多样化为基本原则,形成一个一体化的政策框架。这些改革将建立一个高校自主权扩大的管理体系,在这样的体制中,每个大学能够利用自身独特的实力,决定本校课程在市场环境下的价值。继而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出台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政策,如《差异性、专门化以及地区参与》、《谋求公平和合适的结果》、《迎接挑战——大学的管理》、《多样化的学习》中,都谈到要增加大学的办学自主权问题,改革联邦、州和地区政府的规定和报告程序,建立灵活多样的资金管理分配模式,拓宽大学的资金来源,提高其国家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期,日本也在进行国立大学法人化的改革,通过放权以提高大学的竞争力,但这项改革的具体成效还未显现。
  2.高等教育区域共享化、国际共享化。高等教育区域共享化、国际共享化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的一个重要潮流,尤以欧盟为代表。1999年开始的欧洲博洛尼亚进程是欧洲国家通过政府间合作和协商,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进行高等教育调整的过程。博洛尼亚进程确定的一项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一个欧洲高等教育区。各国希望在这一个高等教育区内人员可以自由流动、资源可以共享,知识在欧洲范围内可以快速传播和利用,欧洲整体的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与吸引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为实现这些要求,博洛尼亚进程促使欧洲各国需要加强各自高等教育体制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尹毓婷,2009)。
  3.以私有化促进高等教育竞争。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最初的创建者基本都源于政府的推动。因此,各国高等教育也多为政府主导。但进入21世纪以来仅由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明显不适应多变的国际产业结构及分工格局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亟须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竞争,以促进高等教育的优化。这项改革促成的结果即是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私立大学。
  (二)针对大学教育质量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一直很关注大学的质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年都发布一些大学的质量报告,1992年11月设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委员会,从1993年到1995年,在质量保证计划的资助下,进行了三轮独立全面的院校审计,政府把质量改进纳入它的年度院校财政讨论中(崔爱林,2008)。1991年,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白皮书》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有关方面概念作了明确定义。它包括三个方面:(1)质量控制,指高校内部为维持和提高教育质量而实施的管理过程;(2)质量审核,为督促高校设立适当的质量控制体系而进行的外来检查;(3)质量评估,指对学校教育质量所作的外来评价。针对印度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下降以及无专门的质量评价机构状况,印度《国家教育政策》提出,要正式成立一个“鉴定委员会以进行强制的定期评价”。为此,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1987年成立了一个独立的“质量鉴定与评估委员会”,专门负责检查和鉴定高等普通教育的质量。同时,1987年经议会通过的《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法》授权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成立一个负责高等专业技术类院校质量的“全国质量鉴定委员会”,以便根据规则和标准对专业技术类院校及相关的教育计划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许文静、黄建如,2009)。

《近年来国外高等教育困境及改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近年来国外高等教育困境及改革.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