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妇联公文 > 内容

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30 06:08:56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voer/voer201703/voer20170312-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voer/voer201703/voer20170312-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voer/voer201703/voer20170312-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voer/voer201703/voer20170312-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voer/voer201703/voer20170312-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voer/voer201703/voer20170312-6-l.jpg
  摘要:以自主开发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就业质量和就业能力影响因素问卷为研究工具,调查全国64所高校,从高校组织视角识别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探索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关系,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作用,进而基于实证分析面向高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就业能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3-0057-0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业能力问题的研究成为欧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1]。目前,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但由于不同研究者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视角方法不同,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而言,关于就业能力内涵和结构的复杂性、多维性方面已达成共识,但核心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此外,就业能力概念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内涵和外延的边界也存在较大的分歧。
  国外有关就业能力概念及结构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研究对象的范围较宽泛,研究趋势呈现出更加宽阔复杂的特点,体现一种复合性的连接关系和交互作用,并逐渐发展为以高度适应性和职业生涯发展为中心的个体联合体的就业能力结构观。大多数学者认同把就业能力定义为一个多维的综合体,是一个社会—心理的广义概念[2]。近年来,研究主体涉及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广泛,开始以社会组织或中介机构发起的大规模研究为主,这些组织或机构往往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就业部、劳动部等)、产业界(工业协会或雇主)及教育界等代表,开展大规模的实证研究,大多从雇主的角度开展调查研究,所得结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国内关于就业能力的研究在2005年起引起较多学者的关注,已有研究提出了就业能力结构的二维模型、三维模型、四维模型、五维模型及以上模型,但由于对就业能力概念内涵理解的角度和着眼点不同,模型研究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提出的维度要素呈现多样化,各项研究中模型中维度或因子的命名和解释不尽相同[2]。在就业能力的实证研究来看,测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工具的文献相对较少,政府及研究机构为主导的大规模就业能力相关调查研究更少,而且调查对象仅仅局限在大学生群体。2005年以后实证研究成果明显增多,研究视角有所拓展,研究内容越来越深入,研究方法也更规范,自主开发量表过程比较严谨,然而在研究范围上,大多以几所高校或集中在某个区域(城市)的高校为研究对象,样本容量在1 000以上的较少,虽有一定推广价值,但结论的外在效度不高[3]。就业质量是衡量就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两者之间是高度关联的概念。国内关于就业质量的研究,从国内文献来看,既有研究大多是从组织的角度和教育机构的角度来评价就业质量。马庆发认为就业质量可以概括为职业社会地位、工资水平、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四大方面[4];李素华提出就业质量的内容包含工作特征、工作环境、工作满意度三个基本要素[5]。上述研究可得出就业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不仅有客观性标准,也有主观性标准。
  关于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国外高校对此问题的实践探索起步较早,实践效果显著,理论研究也比较成熟。较有影响的是北爱尔兰研究者提出了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综合模型,该理论认为个体特征、劳动力市场管理、就业环境、就业能力结构性因素影响就业能力。国外学者普遍认为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大学人才培养功能实现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就业能力主要是通过学校培养获得并不断提升的发展过程,因此高等教育培养过程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国内自2008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凸显,多数高校逐渐建立起以就业能力为主导的就业教育体系,确立全面提升就业质量的目标,因而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得到广泛关注。
  国内研究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和主观两大因素。陈迎明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之分,具体包括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6]。郑天驰认为,影響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联的经济状况、社会需求、劳动力市场、就政策、学校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家庭环境;主观因素包括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择业观念以及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7]。陈勇基于高校组织视角,通过实证研究获得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模型,该理论模型有战略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途径、师资水平、与雇主的互动机制、职业指导、评价反馈机制8个因素[8]。
  总体而言,此方面的研究也存在明显不足,多数研究局限于政府层面的宏观政策研究,高校层面则多局限于描述性的研究,缺少实证性分析。近两年来,有研究者开始关注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环节探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对策。本研究以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建构编制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问卷为实证研究工具,主要考察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关系,从组织层面的视角即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来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作用,立足高校人才培养过程角度,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对策。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即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会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
  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是一个有多种要素系统过程的有机链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至关重要,其中有一些关键影响因素。
  H1a:高校制定就业能力开发战略与目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H1b: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H1c: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H1d: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H1e:高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H1f:高校培养综合素质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H1g:高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H1h:高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

《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