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组织人事公文 > 内容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图像应用剖析(人教版)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7 06:23:02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ljy/dljy201511/dljy20151108-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ljy/dljy201511/dljy20151108-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ljy/dljy201511/dljy20151108-3-l.jpg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最后一节内容,教材选用各类图像多达10幅(组),每幅(组)图都有其自身的地位和功能,在体现新课标、突出重难点、拓宽知识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从图像作用、特点及运用等方面对本节的图像系统进行简单分析。
  一、对比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教材提供图4.12“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这一图组来对比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主要目的是落实“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的课程标准要求。
  图中信息:图4.12是由乡村景观(A)和城市景观(B)两幅照片及相应的文字说明组成,景观照片直观形象,文字说明由居民说出,形式活泼。对比两幅照片可明显看出:乡村的房屋密集度低、高度矮,道路数量少、等级低,商店、学校、医院少,有农田、果园、鱼塘,自然景观改变较小;城市的楼房密集、高度高,道路数量多、等级高,商店、学校、医院多,已经没有农田、果园、鱼塘,自然环境已完全改变。
  教学策略:由于学生已具有相应的生活经验,且图4.12又非常直观,所以利用课件展示表1,采用任务驱动策略,引导学生读图4.12比较填写表中内容,认识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锻炼学生相应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认识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聚落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聚落的建筑外貌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四个方面。为此,教材提供图4.13“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示意”、图4.14“团块状聚落”、图4.15“条带状聚落”、图4.16“西亚的民居”、图4.17“东南亚的民居”共五幅图来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落实“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课程标准要求。
  1.运用图4.16“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示意”认识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图中信息:提供了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地形条件(平坦)、土壤条件(肥沃)、水源条件(充足)、交通条件(便利)、资源条件(丰富)等信息。
  教学策略:采用任务驱动策略,课件展示图4.16,提出导学问题: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说出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地形、土壤、水源、交通、资源等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用所学知识分析学生身边熟悉的实例,如学生所在的乡村或城市、学校所在的乡镇驻地或城市等,加深对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因素的理解。
  2.运用图4.14“团块状聚落”和图4.15“条带状聚落”认识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中信息:图4.14呈现的聚落位于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其形态呈团块状;图4.15呈现的聚落位于山区,聚落沿山谷呈条带状分布,聚落数量少、规模小。
  教学策略:采用任务驱动策略,利用课件呈现两幅照片, 并呈现下面的导学表格(表2),引导学生填写,理解聚落形态与地形等自然环境的关系。
  3.运用图4.16“西亚的民居”和图4.17“东南亚的民居”认识聚落的建筑外貌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中信息:这是两幅组合图,图4.16由主图西亚的民居照片与附图西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构成,西亚的民居照片提供了西亚民居“墙厚、窗小、平顶”的特点,而西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则提供了西亚“降水稀少、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图4.17由主图东南亚的民居照片与附图东南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构成,东南亚的民居照片提供了东南亚民居“为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置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屋顶坡度大”的特点,而东南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则提供了东南亚“全年高温,湿季降水多”的气候特点。
  教学策略:采用任务驱动策略,利用多媒体投影导学表格(表3),引导学生读图4.16和4.17,比较两地民居的外貌特征、两地的气候特征,进而认识:①西亚民居墙厚是为了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②东南亚的民居竹楼或木楼可以通风、散热、透气,应对高温;竹楼或木楼底层空置或放杂物,可以避免多雨带来的潮湿,也防止野兽的伤害。从而理解建筑外貌与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材提供图4.18“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图4.19“我国皖南古村落”、图4.20“丽江古城”、图4.21“丽江古城示意”等一组图片结合相应的文字材料,来说明世界文化遗产,阐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特别是选取丽江古城的典型案例,突出说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落实“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的课程标准要求。
  1.运用图4.18“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和图4.19“我国皖南古村落”认识聚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
  图中信息:图4.18是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底图是水城威尼斯的全景,可看出整个城市以红色屋顶的矮楼为主;小图是威尼斯的局部风貌,可以看出河多桥多,以船作为主要出行工具。图4.19是我国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底图是宏村,小图是西递,白墙黑瓦的古建筑、穿村而过的清流、古朴的石板路都让西递和宏村独具特色。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导学策略,用“为什么把意大利的威尼斯、我国的西递和宏村等传统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保护?”的设问引入,引导学生读图4.18和4.19,分别说出两个传统民居的鲜明特色,认识保护这些传统民居的原因是其具有鲜明的环境特色和民族文化,具有不可复制性,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历史意义。在此还可补充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法国巴黎的塞纳河沿岸的图文资料加以分析说明。
  2.运用图4.20“丽江古城”和图4.21“丽江古城示意”及相应文字材料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图中信息:图4.20是丽江的全景图,错落有致的古建筑掩映在蓝天白云下,与远处的田园青山,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图4.21以主图加附图的形式呈现,并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主图是丽江古城的地图,图中呈现了丽江古城丰富的旅游景点、众多的旅馆、纵横交织的道路、相互连通的河流等信息,附图之一“三眼井”呈现了丽江古城传统的用水系统景观,附图之二则呈现了丽江古城的小桥流水景观。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导学策略,以教材P86“活动”思考题为抓手,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图4.20、图4.21及教材P87的第一个文字材料,认识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完整的水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第二个文字材料,认识丽江古城在发展旅游业中出现的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锻炼学生提取信息、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中感悟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提高其珍惜和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图像应用剖析(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图像应用剖析(人教版).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