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卫生防疫公文 > 内容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09:23     阅读:


  摘 要:本文就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关键点以及具体实施措施、探索总结与思考进行论述分析。改革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学工融合、课岗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和内涵,并且为课程体系的建立绘制了蓝图,指明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向。改革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学
  质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学校 改革实施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就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强化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对职业学校提出了具体要求。最近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提出了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这就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定位了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规格。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形势以及岗位技能需求进行构建,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构筑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适用于本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实现对本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突出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全方位实施和建立企业过程参与的可行性模型,依据市场需求、社会及个人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对本专业领域的引领作用,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构建符合专业实际、切合行业发展需求、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
  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构建应以广泛的社会调研为基础,把握社会对职业学校人才需求的规格要求,将教育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进行真实高效地对接,才可能培养出为企业所认可的实用型人才。以市场调研为依据分析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岗位类型,总结出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群,通过对岗位群能力分析,明确专业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要求。同时为满足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结构、综合素质能力、專业职业技能的需求,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培养过程的关键是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将课堂教学、岗位认识、技能训练、工作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按“岗位技能训练→职业技能提升→职业技能强化”的方式递进;将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时间分成综合素养形成、基本岗位体验(技能岗位训练)、进阶岗位培养(职业技能提升)、顶岗实习锻炼(职业技能强化)等阶段,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的对接,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的“学工融合、课岗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学工融合、课岗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这样的,一是将课堂打造成工作岗位;二是学校、企业共同参与,教师、学生、企业技术人员实行双岗双责制;三是课程按照工作任务进行“课题化”“项目化”细分。因此,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在基本岗位技能形成的基础上,分专业方向进行培养,按照“岗位递进”构建“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形成学校、社会、企业多方参与的联动评价机制。通过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或合同,学校和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使“学工融合”的模式落地并得到保障,同时学生就业目标明确,为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实现校企合作共赢。让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在培养过程中让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培养层面逐次介入,从企业文化和岗位认识入手,递进到企业以能工巧匠任教、企业生产性教学实习等方面。最后通过校内外顶岗生产实践,把学生打造成符合企业用工需求,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水平的中等专业人才,并为学生日后逐步走向职业生涯的“金字塔”塔尖打下坚实基础。
  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构建适合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按照专业能力要求,对学生实施职业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综合项目的实训等全方位的能力培养,依据岗位职责能力和要求,以岗位能力为本位,在“学工融合、课岗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项目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是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人文素质培养为基础,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相融合,强化专业技能,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基本按照“宽基础、活模块”的方式构建,第一年以专业相关知识的基础教学为主,达到基本岗位的知识和素质要求,实现“宽基础”;第二年开设为定向岗位服务的专业核心课程,按照定向岗位(专业方向)进行分类,组成一个“模块”,为定向岗位(专业方向)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三年为定向岗位的训练阶段,主要开设专业技能方向课,技能方向课是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确定的。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按照基本岗位→进阶岗位→定向岗位的能力三阶递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挖掘专业发展的潜力;同时把人文素养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相互融合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注重和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上述专业方向领域内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的分析,对原有的专业课程进行综合化改革,形成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综合技能实训+针对岗位的专项能力训练”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与技术思维方法。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