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经贸招商公文 > 内容

梁启超的教育改革思想及意义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6 06:06:11     阅读:


  摘要粱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他认为中国如欲变法图强,必须培养人才,欲培养人才,必须进行教育改革。为此他提出了变科举、开学校、重师范、兴女学、改革儿童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改革主张,对清末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教育改革思想意义
  中图分类号:J401文献标识码:A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梁启超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一百四十八卷,一千余万字,其教育著作几乎收录在此书中,包括《变法通议》、《倡设女学堂启》、《教育政策私议》、《论教育当定宗旨》《教育与政治》等。他通过教育引导国人放眼世界,给近代中国人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和全新的视野。其教育思想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教育改革思想及实践尤其引人注目,不仅引领和促进了近代教育改革进程,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仍具有现实意义。
  
  一废除科举和八股考试,设立新式学堂
  
  19世纪末,面对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爱国志士纷纷寻求救国良方,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主张通过维新变法来挽救中国。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1)
  科举制度对于封建社会选拔人才曾起过积极作用,后来成为维护封建政体的基础,是束缚知识分子思想和普及人民教育的桎梏,是封建文化的代表及核心。戊戌维新运动开始后,废除科举和八股成为维新变法的突破口。1898年5月中旬,梁启超发动当时在京应试的举人一百多人,联合上《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指出:
  “强敌交侵,割地削权,危亡岌岌,皆人才乏绝,无以御侮之故。然尝推求本原,皆由科第不变致之也”。(2)
  因为八股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于“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3)接受八股教育之人“农不知植物,工不知制物,商不知万国物产,兵不知测绘算数,妇女无以助其夫”;(4)少数八股楷法的佼佼者“不通古今中外之故,政治专门之业”,(5)科举制度还严重地摧残人才,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人的创造性才能的发挥。所以他极力主张改革科举,强烈要求皇上“特下明诏”,“将下科乡会试及此后岁科试停止八股帖试,推行经济六科,以养人才而御外侮”。(6)6月23日,光绪皇帝下诏,乡会试及童生岁科向用四书文者,改试策论。
  梁启超的教育改革,并没有抛弃传统教育的精英色彩。但是,废除八股改试策论摧毁了封建主义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是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里的一场大革命,使我国政治上、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并为我国近代学校制度的迅速诞生创造了条件。
  梁启超认为国民素质决定民族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学校教育作为开启民智、救亡图存的根本,废除了八股应试教育后,必须迅速成立新式学校,“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开学校”成为梁启超推行人才战略思想的首要环节。
  l896年,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系列文章约60篇,大部分讲的是兴学校育人才。他慧眼观世界,指出:
  “近百年间,欧罗巴之众,高加索之族,借制器以灭国,借通商以辟地,于是全球十九,归其统辖,智之强也。世界之运,由乱而近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7)
  而开民智的途径就是设立新式学校,“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8)
  发表《变法通议》的同时,梁启超通过妻兄李端在中国首倡成立京师大学堂及地方各级学堂。1896年6月l2日内阁大学士、刑部侍郎李端上《请推广学校折》,引起朝廷的特别关注。上书两个月后,京师大学堂进入筹办阶段。1898年秋,京师大学堂开始招生,并于京师五城添设小学堂。从此,新式学堂开始兴起。1901年停科举,改书院为大学堂,各府设中学堂等,国内新式学堂逐步发展起来。
  梁启超在教育领域提出的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等措施,顺应时代潮流,切中时弊,反映了其兴学育才、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加速了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的封建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
  
  二实行儿童教育改革
  
  梁启超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尤其重视儿童教育。他专门写了《论幼学》一文,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儿童教育主张,论述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意义:“春秋万法托于始,几何万象起于点,人生百年,立于幼学。”(9)“欲救天下,自学究始。”(10)基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当时中国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梁启超倡导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
  首先,他主张初等教育阶段要实行义务教育。“今中国不欲兴学而已,苟欲兴学,则必自以政府干涉之力强行小学制度始。”(11)要政府强行推行义务教育,“既以造就国民为目的,则不可不举全国之子弟而悉教之。故各国通制,及年不学,罪其父母。盖子弟者一国所公有,非父母所能独私也。然国家学制未定,使民何所适才从?故必用此法,先使学校普及,然后教育可以普及”。(12)
  其次,通过对中外教育教学方法的比较,提出了对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他批评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压抑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中国的教学“未尝识字,而即授之以经。未尝辨训,未尝造句,而即强之为文”,同时“不妄施扑教,使无脑气,且养其廉耻也”。(13)“知其必不能解,而犹然授之,是区支其子弟,使以学为苦而疾其师也”,(14)即苦口呆读,必求背诵,不重理解,而且体罚学生,有背于教育规律。
  梁启超对西方国家优秀的儿童教学法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他认为西方学校的教学是:
  “先识字,次辨训,次造句,次成文,不躐等也。识字之始,必从眼前名物指点,不好难也。必教以天文地学浅理,如演戏法,童子所乐知也。必教以古今杂事,如说鼓词,童子所乐闻也。必教以数国语言,童子舌本未强,易于学也。必教以算,百业所必用也。必习音乐,使无厌苦,且和其血气也。必习体操,强其筋骨,且使人人可为兵也。”(15)
  西人授课时数“日授学不过三时,使无太劳,致畏难也”。按照西方教学法培养儿童“用力少而畜德多,数岁之功。而毕世受其用也”。(16)
  中国的儿童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西方相比,弊端凸显。因此,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儿童教育,提倡为孩子创办新式学校,提出合乎教育科学原理的教学观点。如:教育内容要丰富多采,教育方法要适合儿童年龄特征,教学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小就教儿童自然科学知识,开阔儿童的知识面;从小就教儿童外语,儿童容易学会;重视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尊重儿童个性的发展;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采用演戏法、说鼓词、歌谣、音乐等儿童乐知、乐闻、易上口、易索解、无厌苦的形式进行教学,且“不妄施扑教”,教育儿童要“导之以理,抚之以术”等。
  再次,梁启超认为现有教材非常落伍迂腐,“非尽取天下之学究而再教之不可,非尽取天下蒙学之书而再编之不可”,(17)主张改革儿童教育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人手,建议为儿童编辑一套七种蒙学书籍,包括:识字书、文法书、歌诀书、问答书、书部书、门径书、名物书,并对以上书各应包括的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了说明。还专为8—l2岁儿童拟出一张教学程序表。梁启超是近代最早提倡各科教材教法的教育家。

《梁启超的教育改革思想及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梁启超的教育改革思想及意义.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