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科学科技公文 > 内容

新升格的综合性学院教师教育发展探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3 06:05:42     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调整,在高等教育资源重组与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组建的综合性学院,成为全国各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并有进一步发展的势头。如在广西19所本科院校中,就有新升格的河池学院、贺州学院、百色学院、钦州学院、梧州学院等5所综合性学院。这些新升格的综合性学院既不同于老牌有很高知名度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综合大学,也不同于有行业背景特色的师范学院、工业学院、医学院、艺体学院等,故在新型综合性学院背景下,它们如何定位与发展教师教育,既事关这些学院近期的生存与发展大计,又事关我国师范教育的百年转型与健康发展。本文定义的新升格的综合性学院就是泛指以上这些在师范院校基础上新组建的综合性本科院校。本文就新升格的综合性学院教师教育发展的优势基础、存在问题和有效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飨读者。
  
  一、新升格的综合性学院教师教育发展的优势基础
  
  新升格的综合性学院,其前身的师范性和服务的区域性,决定了它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是教师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与综合性大学和现有师范院校相比,其有着发展教师教育的诸多优势基础:
  
  (一)与综合性大学相比较,其优势表现在
  一是由于绝大多数综合性学院在合并升格前已有多年甚至几十年成功举办师范专科、地区教院或中师的经验,使得它们近期在发展师范教育的师资、教育实习基地、课程设置、师范情感、毕业生就业渠道、师范社会声誉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二是新升格本科综合性学院,其中坚力量是以师专为主体的,故其近期本科专业大多以师范见长,发展教师教育的连续性较好;三是综合性学院将师资培养目标锁定在本科层次的初中教师乃至小学教师,可将原有专科师范教育优势淋漓尽致地予以延伸与拓展。
  
  (二)与现有师范院校相比较,其优势表现在
  一是走上了一条通向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的捷径,中长期无转型、转制的生存危机感;二是学院发展定位上的综合性与学术生态本身的综合性,更能确保师资培养培训学术背景的综合性与学术生态的多样性;三是较好地实现了区域性教师教育资源的重组与合理配置,打通了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森严壁垒,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四是在本科人才定位上比师专有优势,以综合性学术背景和学科优势,也占据同是培养本科初中教师的师院上风。
  
  二、新升格的综合性学院教师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升格的综合性学院其传统办学中的教师教育既是特色,又是优势,也是一份责任。但是,由于学校综合性的发展战略和多样化的发展策略,带来了一些对教师教育的隐忧,教师教育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或偏差,不利于教师教育的持续、健康和专业化发展。
  
  (一)“综合化”发展中的“去师范化”现象
  新升格的综合性学院战略发展的主攻方向是“综合化”,呈现较为明显的“去师范化”现象。首先,他们认为原来自己就是搞教师教育的,几十年了,轻车熟路的,过去从事教师教育的“老人”还在,依靠原有惯性在转即可,对教师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极易导致教师教育被淡化被忽略。其次,新建的地方综合性学院的校名一般采取“地名(或区域方位)+学院”的方式命名,学校无明显的行业标识,已经“去师范化”,潜伏着社会对综合性学院办学性质的认知和对教师教育的认可危机。最后,为实现“综合化”战略目标,学校往往就会把工作重点放在非师范教育建设上,重点引进、培养非师范教育类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师资,重点建设非师范类的学科专业或新增的学科专业的实验室及教学装备等,教师教育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营养补给,在学校总体发展中呈现弱化趋向,极易诱发教师教育质量的下降。
  
  (二)教师教育专业性不强,师范生素质不高
  新建综合性学院由于片面追求“综合化”和办学重点的迁移,进一步削弱了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关注,忽视了对教育学科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对教育学科的投入,出现了师范毕业生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现象,师范生素质也不尽人意。首先,在学科专业建设上,新建综合性学院往往只注重学科专业的本身建设,在教师教育中不顾及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使教师教育学科和专业结构的单一性仍未能改变,难于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师资。其次,在课程结构和培养模式上,综合性学院举办教师教育,一般采取“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教育学科课”的模式,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是师范与非师范融通开课,一般占总学时的80%以上,而师范增开的教育学科课(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育实习等)都在20%以下,学生的教育专业素质训练和教育实践明显不足,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培养模式单一不利于教师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再次,为实现学校战略发展,新建的综合性学院往往把学术发展水平视为学院“强”“大”的体征,而过分追求,极易诱发“重研究,轻教学”的倾向和对原有师范特色的掩埋,再现了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纷争与失衡,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最后,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综合性学院的师范生质量普遍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师德水准有所下降,敬业精神、责任心欠乏,不能为人师表,二是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教育科学知识和科研能力;三是教学基本功较差;四是教学适应能力不高。
  
  三、新升格的综合性学院教师教育发展策略
  
  (一)摆正位置,加强领导,推进教师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在师范院校基础上合并改制的综合性学院在实施“综合化”进程中,要明确学校定位和办学方向,把教师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发挥优势,更好地承担为当地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切实加强领导,协调好各种关系,统一调配教育资源,加大投入,不断改革创新,确保教师教育的发展和质量。
  
  (二)借助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多学科综合的优势,培养培训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
  综合性学院有教师教育的基础和传统,又有较为广阔的学科背景支持,在教师教育中可以通过依托学科、融合专业等开放灵活的模式,去改变传统单一的办学范式,消除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和综合,促进文理科之间、文科各学科之间和理科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为教师教育提供坚实的专业基础,全面带动学校师资培养培训的学科理论水平和科学水平的提高,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师资,促进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三)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教师专业化、一体化进程
  当前,地方综合性学院举办教师教育一般采取“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教育学科课”的混编模式,普遍存在师范特色“校本课程”明显不足的现象。因此,要尽快改革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课程专而窄,内容陈旧,文理界限分明和教育类课程不足,专业实践不强等不合理现象。在拓展文化知识教育,加强学科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一方面扩充教育理论课程,增加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调整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构建立体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模式。
  
  (四)创新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教师教育改革要求师资培养在保证数量前提下提高质量,现行“混编模式”将逐步转换到“大学+师范”的国际通行轨道上来,实行“3+1”(初任教师)、“4+1”(专业教师)、“4+2”(教育硕士)、“4+3”(专业硕士)等多层次培养方案。在以上教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地方综合性学院要根据各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层次与数量及学校本身的办学条件与实力,认真分析,恰当选择,力求取得最佳效果。
  
  (五)双管齐下,促进教师教育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的协调、同步发展
  在教育专业性与科研学术性的选择中,必须二者兼顾、相互促进,力争做到均衡发展;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强化教师教育的专业性质,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水平,培养研究型的教师,更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培养专家型的教师教育者。使教师教育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得到同步提升,促进学术与专业结合。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学院
  [责任编辑:姜雪]

《新升格的综合性学院教师教育发展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新升格的综合性学院教师教育发展探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