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统战民宗公文 > 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应彰显“以文化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8 06:25:15     阅读: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校园文化伴随学校而来,又离不开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不少误区,有追求奢华的,有外饰与内容相悖的,有只顾美观而枉顾安全的,有千校一面缺乏个性的,等等[1]。校园文化建设要走出误区,就要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提升素养等方面的功能,彰显“以文化人”,追求“开蒙启智”的教育本真。因为“以文化人”与学校教育本真有着内在的契合性。文化和教育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有着共同指向的对象,二者相辅相成。文化和教育都离不开人。教育的本质是借助文化促进人的社会化,培养人的过程就是“以文化人”的过程。文化育人是教育的核心。“以文化人”就是通过教育来规范人的行为。由此可见,“以文化人”和教育的本质有着内在的契合性。以“文”“化”人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的过程必是以“文”“化”人的过程。学校教育的本真就是用文化去熏陶、影响和激励学生。优秀的学校必然会形成特色的校园文化,学生在学校学习所获得的除了知识,还有终身受用的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生活在其中的教师、学生无时无刻不受之影响和熏陶,师生的价值追求、道德品质、行为举止无不受之影响。因此只有深入实践“以文化人”,才能把握教育的精髓和本真,真正做到“以文化人”,才能促进教育质量发生质的飞跃,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以文化人”和教育同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立足“以文化人”,拓展校园文化载体,积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促进教育发展迈向新的阶段。
  一、“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有效开展“立德树人”,要把德育工作做得小一点、离学生近一点、实一点,让学生知行统一,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品格[3]。
  “以文化人”的目标是育人,立德树人的目标也是育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以文化人”的育人功能,要主动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有效衔接。尤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凸显立德树人的理念引领作用和“以文化人”的目标引领作用,通过创设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和道德品质。
  当前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离不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主线,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学内容、教育行为和教育态度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爱国、诚信、创新、友善等优秀品质。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考试评价之中。更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例如开展“学雷锋爱国之星”、“学雷锋敬业之星”等评选活动,向学生“讲身边的故事”,以期营造崇礼厚德的校园氛围。
  二、“以文化人”,课程引领——以生态课堂文化探寻教育本真
  在强调“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弱于教师的主导作用,部分教师仅仅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在“以文化人”的实践中,要想凸显课程引领作用,就要积极构建生态课堂,通过生态课堂文化回归教育本真。生态课程离不开生态教育。生态教育要基于生态学的视角,系统化地考量学校教育问题,不仅要优化外部生态教育环境,还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本真,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个性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态课堂是生态教育的具体化。因为教育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离不开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生态课堂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借助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态课堂的基本教学流程包括目标引领、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合作探究、协作交流,精讲点拨、引申拓展,梳理归纳、巩固提升等环节。生态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最大区别在于,在教学目标的指引和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同学间协作探究、自我建构知识、寻求主动发展。生态课堂也是一种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生态课堂文化充满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和人文关怀。因为生态课堂强调尊重学生意志和兴趣,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彼此关心,共同学习进步,共同成长,共同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在生态课堂上,学生逐渐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协作,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甚至终身学习能力等都能得以提升。这不正是教育的本真和“以文化人”的目标追求吗?
  三、“以文化人”,育人无声——以传统文化浸润养成教育
  “以文化人”的“文”自然包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教育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古为今用,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育人无声的作用,让传统文化为学生人格、品德、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成分。养成教育是素养形成的有效载体,是从思维、行为上引导学生向着更高水平的素质方向发展的必经途径[2]。
  养成教育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方式,“养成”就是培养并使之生成的意思。《吕氏春秋·本生》说到:“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我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中非常注重人的道德品质等的教育和培养。“养正”、“蒙正”等无不反映了古代的养成教育,其不仅强调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而且注重道德的启迪和道德品质的养成。然而当前我国的养成教育存在着偏重知识传授和规则教化、忽视学生认知能力和发展需求的倾向。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养成教育认识存在偏差,在养成教育中套用应试教育模式,把养成限制在认知之内,忽视学生的接受度,轻视养成实践,最后导致知行脱节。因此必须改变这种养成教育的误区,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养成教育中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以文化人”。

《校园文化建设应彰显“以文化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校园文化建设应彰显“以文化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