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自传 > 内容

关于职业精神养成与职业技能教育相融合的探索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7 06:15:51     阅读:


  【摘要】当前中国的经济新常态下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风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已不仅是“实践性、操作型”的技能型人才,而更加注重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于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技术的应用能力,但忽视了学生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职业教育应当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将职业精神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国情对职业精神养成与职业技能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索。
  【关键词】职业精神养成;职业技能教育;职业教学模式
  一、职业教育中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国家法律、法规为实现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精神的养成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保障
  高职院校通过何种途径将职业精神养成与职业技能教育相融合,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国关于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从1996年9月颁布的《职业教育法》起,其实就提到职业教育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来执行,培养学生职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2010年9月13日,教育部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要求高职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到2015年9月9日,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专门强调,要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由此职业教育应当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将职业精神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国情设计将职业精神养成与职业技能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定内涵,即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综合提高、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每个人在社会关系方面的丰富发展和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教育不仅是一种通过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活动,也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提高的有效方法。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在当代不管是在内涵上还是在外延上都有延伸,不仅指人的职业技能的发展,而且包括职业精神的全面提高。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外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模式趋于多样化发展,有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注重实用性,课程实施体现企业主导,强化劳动岗位培训,突出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行业中的职业特点,在学校和企业的双重作用下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进行有效熏陶;美国职业教育培养终身化,通过职业教育的终身化来不断培养学生对工作的热爱,从而形成敬业、合作、有社会责任感、乐于奉献等良好职业精神;还有新加坡“教学工厂”职业教育和英国的“三明治”职业教育等,都强调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既要具有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生存的能力等,是值得我国高职教育借鉴和学习的
  (三)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三个方面形成的基石。对于员工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部分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显性素质培训,所谓显性素质培训主要是指职业能力方面的培训,诸如职业技能培训等等,好像这些培训的效果能够立竿见影地凸现出来但是在企业持续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慢慢的发现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方面才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是否具备职业化的意识、道德、态度和职业化的技能、知识与行为,直接决定了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
  从现有对于职业教育调查资料发现,直接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中主要體现的是某种岗位的具备的胜任特征,主要岗位胜任特征是指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确保该岗位的人员能够顺利完成该岗位工作的个人特征结构,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可以看出这个岗位胜任中就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的完美结合。
  二、职业教育在职业精神养成与职业技能教育相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经历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后,国内大部分职业院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继承轻创新、重技术轻素养、重共性轻个性、重“教”法轻“学”法等问题。我国学者就如何提高职业技能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专著论述比较多,其中还是忽略了职业精神的养成。目前,还没有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进行专著论述,仅在高职院校的相关教材,如《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中的个别章节中提及了职业精神的内涵和培养意义。当前,单独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方面的论文比较多,但都没有系统的如何把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二)政策的制定者与实施者对于职业精神的养成意识薄弱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课程体系的重建与技能的掌握多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对于職业精神的养成没有一套规范的纲要与一套方法体系,这就让具体的实施者在教学中只能根据自己的职业素质实施,特别是近些年,职业教育的扩大,教师的缺乏,实施职业的教育者职业素养也参差不齐,如何将职业精神养成融入职业教育的问题更加突出。
  三、解决职业精神养成与职业技能教育相融合方式
  (一)将职业精神养成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将职业精神的养成贯穿在教学中,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与实施,在教学模式的,师资队伍的元素的多元化(双师,企业专家团的建库),教学模式的双主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融入一些设计养成的职业精神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将职业精神的养成贯穿在教学中研究如何利用企业的资源进行职业分析,了解职业特征,归纳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在职业行为模式中提炼职业精神的与方法与体系。通过做好人才结构预测和人才需求跟踪研究,时刻关注市场变化,调整专业设计。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使之具备社会和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精神和道德基础,以及自我提升的发展能力,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尽量开设有特色、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同时做到专业培养的精细化,解决招生就业、职业规划、就业与职业资格培训等问题。

《关于职业精神养成与职业技能教育相融合的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关于职业精神养成与职业技能教育相融合的探索.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