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政治学案 > 内容

关于培养“医生型”教师的探讨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6 06:12:53     阅读:


  【摘要】学校,人口稠米的区域性;学生,传染病易感人群的薄弱性;这些要素构成了培养“医生型”教师的必要性。而现代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普遍开设了学校卫生这门课程的现实,又佐证了培养“医生型”教师的可能性;至于现在的学校及其教师在培养“医生型”教师过程中的可能性,经过努力,也将不容置疑。
  【关 键 词】“医生型”教师;可行性;必要性
  
  所谓“医生型”教师并不是要求各任课教师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医学界的权威,而是对于已掌握各种在学校常用的医疗常识的教师的统称。“医生型”教师并不是说教师只是具有学校所需要的医疗常识就可以,而是对于教师素质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在教师掌握各种技能的同时拥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直接联系使得教师是各种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目睹人,而掌握处理技能则变得必要。当然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学校不是都有校医吗,那让任课教师掌握医疗常识不是显得多此一举了吗?对,每个学校的确有为学生健康服务的校医,但校医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且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更是鞭长莫及,这就更是彰显了培养“医生型”教师的必要,当然培养这类教师并不是异想天开的,培养“医生型”教师是可能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一、培养“医生型”教师的可能性
  
  现在各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都开设了学校卫生学这一门课程,而这一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明确营养与发育的特点;如何做好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常见病治疗。就这一方面而言,各师范学生在正式上岗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医疗常识,各师范院校已经为培养这类教师提供了客观方面的支持;而在主观方面,由于学校卫生学所讲授的有关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应用的地方且受益匪浅,因此,学生从主观方面爱学,因此培养“医生型”教师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培养“医生型”教师的必要性
  
  (一)在应对学校爆发的大规模传染病时需要“医生型”教师
  案例:
  1. 温州市某学校由于有5名同学互相传染水痘,该学校从2011年4月22日起停课一周,另外手足口病发病数增幅迅速,4月份病例是3月份的两倍多并且麻疹疫情依然处于发病高峰期。(凤凰网浙江新闻)
  2. 今年前4个月,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病例较去年同期有上升的趋势,记者昨天从合肥市疾控中心获悉,这四种传染病除猩红热外,其余3种均体现出学校聚集性。(新浪新闻)
  3. 目前,我国处于手足口病高发季节,防治形势严峻。日前,卫生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发明电[2011]20号),要求加强托幼机构和小学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第三次预警通知)
  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不难看出在学校易发生规模化的传染病且传染病已经成为危害学生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为了在第一时间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这就要求所有任课教师掌握辨别各类传染病的技能,及时发现传染源并采取措施,做到“早发现”,由此可见培养“医生型”教师则显得十分必要。
  当然,掌握了辨别学校常见的传染病的知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称为“医生型”教师,由于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一些电影片段等等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并且学生天性好动,易发生意外伤害,因此也要求教师掌握处理意外伤害的技能。
  (二)在处理学校发生的意外伤害时需要“医生型”教师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新疆、安徽、四川、内蒙古等地连续发生六起中小学生溺水身亡事故,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就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切实提高每一名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坚决避免中小学生因擅自下水游泳玩耍和盲目施救等原因导致的溺水身亡。
  由于现今学校的安全教育仅限于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班会和宣传橱窗,对学生进行游泳常识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只是局限在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的传授,并没有落实到实处,并且在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时多是由教师本人或是学校从相关网站找到的资料进行教育,并没有一些实质性的举措,很多教师面对诸如溺水这类意外伤害都束手无策,因此在加强对学生安全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对教师进行教育,使每个教师具备处理意外伤害的能力。
  
  三、如何培养“医生型”教师
  
  (一)培养“医生型”教师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教师应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医生型”教师是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可以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想成功培养“医生型”教师,教师自身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如何是自己成为“医生型”教师呢?首先,教师应该主动吸收一些有关学校常用的医疗卫生常识,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观察,积极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种知识技能。其次,要有较高的觉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应该有“得过且过”的心态,不应认为处理一些意外伤害等事件是校医的工作。当然,这些仅仅是表面的,要想让教师真正的达到“医生型”教师,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自身对这个问题的觉悟。
  (二)培养“医生型”教师离不开学校的作用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提供的,也就是从某一方面来说,教师是为学校工作的,这样,学校就有为教师提供提高自身素质的条件的义务,也就是说培养“医生型”教师离不开学校的作用。那么学校能在这一过程中做些什么呢?
  1. 组织各种培训、讲座,为教师提供学习的硬件条件。教师本身获得知识的途径是有限的,大部分都是从网络,书籍上获得的,这也就局限了教师提高的方式,教师本身参加各种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由学校组织则有了一定的强制性,当然,组织各种正式的培训的同时也方便了教师自身,不用自己在网络、书籍上进行整理。
  2. 及时组织考核,为教师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保驾护航。在教师进行了一定时间的培训之后,学校应及时进行考核,以保证教师掌握了足够且扎实的理论知识,由于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很有可能出现教师敷衍了事的态度,因此及时考核是十分必要的。
  3. 安排实践活动,为教师应用理论知识提供方便。“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对教师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之后,可以安排教师到一些医疗机构进行实践,使教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够找到实际应用的环境,并且学会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美国在1994年就签署了《美国教育法》,而其中最重要的《2000年教育目标法》就明确要求儿童入学前接受高质量的和具有适当开放性的营养、卫生保健教育并参加体育活动,以便上学时具有健全的头脑和强壮的体格;所有学生都要接受体育、卫生教育,保证身体健康和精神饱满。而我国也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要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就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而教师作为与学生的亲密接触者,掌握学校常用的医疗常识则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仅是新时代的教育要求的,更是能够使我国教育全面提高所必需的,因此培养“医生型”教师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李慧德.大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预防[G].甘肃高师学报,2001,(02).
  [2]王诗堂,冷树青.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特征及成因探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12).

《关于培养“医生型”教师的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关于培养“医生型”教师的探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