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历史学案 > 内容

论高校师生角色定位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2 06:10:19     阅读:


  【摘 要】培养创新人才,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非常重要。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由于生师比的居高不下、社会异化、师生定位不准导致师生关系冷漠、疏远,这要求师生双方要正确认识师生角色,增进师生关系,力求“育”的深化和升华。
  【关键词】高校;师生角色;定位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教育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活动,其使命就是培养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高校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放到首位。要培养创新人才,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非常重要。
  1 高校师生关系现状
  1.1 师生比偏低,师生关系日益淡漠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掀起了中国高教发展的一个高潮,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校生数均创历史新高,高校生师比也随之上升。随着生师比的升高,教师很难有更多的时间来充分地考虑、关注每一个学生,交流与沟通上的障碍导致师生关系日趋冷漠。单纯的“授课关系”使教师例行公事般地履行“教”的职责,“育”的成分微乎其微,“因材施教”也就成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口号,这一状况加剧了师生之间的隔阂与冷漠。另外,生师比的升高也意味着高校教师的缺口相应增大,而新补充的教师在教材处理及教学技能上往往表现出系列不足,“大多数新教师走上讲台无非是当年自己做学生时老师形象的‘复制品’,要么辞不达意,要么照本宣科,面临不能有效地控制课堂和有效地利用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问题。”这也是导致师生关系趋向冷漠的又一重要原因。
  1.2 社会异化,师生关系日益世俗
  在教育日益充满着功利性及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增强的情形下,师生关系更多地被打上了社会世俗的烙印,社会的不良诱导使得“庸俗与低级、实用与功利”,正日益成为高校师生关系发展的不良趋向。
  1.3 定位不准,导致师生关系日益疏远
  师生定位不准,师生关系日益疏远,双方都存在着诸种“合理的理由”。就高校教师而言,大学教师现有的劳动分配状况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交换关系。但是,一方面,高校的教师更多地将自己定位于教学、科研及科研成果向社会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上,而且许多高校对于教师的年科研量、论文发表数量、科研成果转化率等都有明确的指标,许多教师疲于应付,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在与学生交流方面更显得力不从心。这是教师方面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往往以“过来人”的切身体会想当然地高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上的主观误区。就学生而言,如果说大学生在入学初还沉浸于高考脱颖而出、金榜题名的喜悦之中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与此前他们学习、生活体验以及对大学生活预期所产生的强烈反差则使其产生茫然甚至不知所措。尽管作为“准成年人”,大学生具备了自我识别和完全行为能力,但是由于此前诸多的生活琐事大多由父母代劳,他们除了学习以外对外界知之甚少,当他们置身于一个完全由自己主宰的环境当中时,对自己的约束放松,步入追求所谓“快乐”的行列之中。基于以上师生双方的原因和“理由”,师生各自为政的现象在高校是司空见惯,给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有时教师对学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与其苦言相劝反被漠然置之,不如索性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学生只要考试不挂科,便万事大吉,很少愿意主动去理会教师的良苦用心。这样教师、学生之间的认同感普遍缺乏,导致师生之间的对抗甚至于暴力倾向。这是因为,一方面,如前所述,由于班级规模与学生数量的剧增,教师无暇也不可能顾及每一位学生,进而与学生产生亲疏之别,致认同感缺失;另一方面,大学生对高校的期望与教育现实的差距导致心灵上失落并因此孤僻、自封。这种自我封闭使其对周围包括教师在内的几乎所有人有一种“天然”的抵触和抗拒。于是,高校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另一种变化:教师忙于科研,疏于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因自我意识的日益膨胀而在群体交往中更加自我。这种情况极易引起学生因追求一种自由的快感而在课堂及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的不配合或唱反调,这种故意不合作还可能会出现与教师的激烈对抗,甚至酝酿着冲突和暴力。
  2 高校师生角色的定位
  2.1 正确认识师生的角色
  这一代大学生是极其有思想的一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陈旧过时,教师现在应当改变这种状态,实行师生角色互换,视学生为学习的主角。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学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2 正确认识师生的作用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意义建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论高校师生角色定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高校师生角色定位.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