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政治试题 > 内容

研究方法与学术创新(二)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4 06:11:48     阅读:


  三、 比较法与价值评估
  清代乾嘉学术,崇尚考据,注重实事求是,比较法为其中重要而常用之考史方法。如赵翼《廿二史劄记》,考察正史书法优劣,即自觉采用比较考证方法(《廿二史劄记》卷六“后汉书三国志书法不同处”)。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也是通过历史著作之比较,凸显史家修史必须详略得宜,方能重现历史真实面目。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则以直书或讳书为准则,比较列朝史书,考察史家著作,而判定其优劣得失(《十七史商榷》卷五三“《新唐书》过誉南北史”,卷九三“欧史喜采小说,薛史多本实录”)。崔述《考信录》,探究上古历史,从时代发展的视角,比较历代文章繁简之变化,得出“世变所趋,不得已而然”之论断。又比较历史上相似事件之异同,以考证其内在法则,如对尧舜禅让传贤制度之论述,即比较燕王子哙之于子之,汉孺子婴之于王莽,汉献帝之于曹操,无论主动禅让或被动,时移势异,皆与古人貌同心异,不可一概而论(《唐虞考信录》卷一“尧建极”)。由此观之,是非、虚实、得失、优劣之判定,直书、曲笔、书法、真相之勾勒,都有赖比较法“实事求是”之运用。
  比较法,是学术研究的常法;校短量长,求同究异;判别得失、优劣,察查消长、兴亡;考证真伪是非,辨明雅俗、因革,都得运用比较法。黑格尔《小逻辑》一书,认同的比较法,要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要能“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试以《史记》研究为例,从宋代倪思《班马异同》起,即多比较之论述;当代徐朔方《史汉论稿》、朴宰雨《史记汉书比较研究》、白寿彝《司马迁与班固》、施丁《班马异同比较》,亦多采比较研究法。论者归纳近来《史记》研究运用比较法者,大抵有五大层面:其一,《史记》本身篇目之比较;其二,《史记》与前代、后代史学、文学之比较;其三,微观与宏观结合之研究;其四,国外新方法之借镜比较;其五,多元化之研究方法(张新科《史记学概论》第十二章《〈史记〉学的资料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这些方法的运用,所得成果,当不止于异同、因革之较论而已,亦多得失、优劣之评骘。《史记》之价值,经由比较,将更昭然若揭。
  比较文学研究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侧重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包括作品风格、结构、情调或思想之类同,以及有关传统或影响的研究。自从欧风东来,穿凿附会者有之,弄巧成拙者有之,陈寅恪先生于此曾有谏言:
  即以今日中国文学系之中外文学比较一类之课程言,亦只能就白乐天等在中国及日本之文学上,或佛教故事在印度或中国文学上之影响及演变等问题,互相比较研究,方符合比较研究之真谛。盖此种比较研究方法,必须具有历史演变及系统异同之观念。否则古今中外,人天龙鬼,无一不可取以相与比较。荷马可比屈原,孔子可比歌德,穿凿附会,怪诞百出,莫可追诘,更无所谓研究之可言矣。(《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金明馆丛稿二编》)
  比较文学之探论,为文学研究开辟了新天地,拓宽了新视野,使吾人能与异域、异地、异代之文学作广泛之对话。但作为研究对象,却不可随兴任意。陈寅恪持审慎严谨之态度,提出只比较文学研究之范畴,最好只限于“文学史上之影响及演变等问题,互相比较研究”;强调“比较研究方法,必须具有历史演变及系统异同之观念”,在操作方法,选用工具之际,顺理成章最好,强作解人,大可不必。至于比较文学属方法论或本体论,跟符号学、阐释学有何关系,可参阅张汉良《比较文学方法——符号学与阐释学》一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励耘学刊·文学卷》,2005年第2辑)。
  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曹顺庆教授,著有《中西比较诗学》、《比较文学史》、《中国文化与中国文论》、《中外比较文论史》等论著。其中,《中外比较文论史》一书,谈到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以跨文化研究为基本理论特征,在学术研究方面,大抵运用五大方法:其一,阐发研究;其二,异同比较研究;其三,文化寻根研究;其四,对话研究;其五,整合与建构研究。这套方法学的理论,同样适用于东方国家间的跨文化比较文学研究,如中国与印度、中国与阿拉伯等;推而广之,亦可运用于印度和西方、日本与西方、朝鲜与西方等跨文化之比较文学研究(曹顺庆《中外比较文论史·上古时期》,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这些橫向比较之方法,都值得借镜参考。
  《左传》叙述战争之成败、词令之说服、人物之功过、政治之得失,每多运用比较之方法。方苞《左传义法举要》谓:“左氏于通篇大义贯穿外,微事亦两两相对。”林纾《左传撷华》亦称《左传》:“每举一事,必有对也。”叙事笔法两两相对,无独有偶,就是比较法,《左传》叙事传人多用之,此乃“属辞比事”之《春秋》书法。清姜炳璋《读左补义》所谓:“一传之中,彼此相形而得失见;一人之事,前后相絜而是非昭。”《左传》或用夹写,或用并叙,相形、相絜、相比,而史事昭然。司马迁成《史记》,列传之合传,亦多采比较论述之法,如《老子韩非列传》、《孟子荀卿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皆是。所谓“彼此相形,而得失见;前后相絜,而是非昭”,是《左传》、《史记》史传叙事之义法(张高评《春秋书法与左传史笔》,台北里仁书局2011年版)。真正的历史著作,很少不用历史方法的。尤其是比较历史学之研究,十分强调可比性原则,类型选择,以及运用程序。虽有其局限性,只要同时运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即可获得改善。知晓《左传》以史传经多用属辞比事,《史记》史传文学多用对照比较,有助于《左》、《史》文本之探究。
  比较法,是史学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傅斯年先生主张“史学便是史料学”,强调整理史料的方法:“第一,是比较不同的史料;第二,是比较不同的史料;第三,还是比较不同的史料。”其《史料论略》一文,谈史料之相对价值,都用比较研究法: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官家记载对民间记载,本国记载对外国记载,近人记载对远人记载,不经意记载对经意记载,本事对旁涉,直说与隐喻,以及口说史料对比著文史料。史料学既是比较方法的运用,可见比较自是治史的核心方法。陈寅恪归纳王国维治学的三大特点,也都涉及比较方法。杜维运教授鉴别史料,提到同源史料之比较,异源史料之比较,转手记载与原书之比较,也凸显比较方法的重要。刘家和著《史学经学与思想——在世界史背景下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思考》,提到研治历史,运用比较方法,有得亦有失,值得参看。《余英时文集》第七卷,收录余英时院士“少作”诸论著(即《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自序》称:“我深信西方的历史与思想,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参照系统,使我更易于在比较的观点下,探索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特性。”所谓参照系统,所谓比较观点,运用的也是比较法。

《研究方法与学术创新(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研究方法与学术创新(二).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