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地理试题 > 内容

中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探索与创新(1978—2018年)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3 06:06:51     阅读:


  摘 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职教师资培养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先后经历了恢复与重建、部署与展开、调整与巩固、提升与国际化等阶段。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培养模式,学历层次逐渐由本科提升至研究生阶段。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不仅是培养体系逐渐确立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模式逐渐形成并走向世界的过程。未来中国职教师资培养将出现高层次、跨学科、标准化、一体化和国际化趋势。
  关键词 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探索历程;创新;展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28-0042-06
  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起点,梳理中国职教师资培养发展历程,探寻其发展脉络,阐述其阶段特征、创新之处、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知往鉴今,以启未来。
  一、中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探索历程
  (一)恢复与重建期(1978-1989年)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务院就批准建立了四所技工教育师范学校,分别设在天津、上海、沈阳和开封,后改名为技工教育师范学院,主要为职业教育培养专科层次职教师资。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职业教育体系遭到严重破坏,技工教育师范院校也不复存在。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改革开放的号角拉开了中等职业教育恢复与发展的序幕,职教师资短缺问题凸显。1978年10月13日,國家劳动总局向国家计划委员会呈报的《关于恢复四所技工教育师范学院问题的报告》中建议,在天津、山东、河南、吉林恢复四所技工教育师范学院。经华国锋、邓小平等14位国家领导人圈阅,1979年2月26日,国家劳动总局和教育部下发《关于增设四所技工师范学院的通知》,及时批准建校,学制四年,招生对象为高中文化程度的毕业生。吉林工程师范学院和天津技工师范学院分别于1979年、1980年恢复建校并开始招生[1]。1983年5月1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编报1983-1985年培养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计划的通知》要求,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必须从现在起,通过各种途径,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培养”。从1982年开始,江苏省在华东工程学院、华东水利学院、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等设立了职教师资班,山东省也先后在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等开设职教师资班,努力满足职业学校专业课师资短缺需求。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各单位和部门办的学校,要首先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专业技术师资问题,同时可以聘请外单位的教师、科学技术人员兼任教师,还可以请专业技师、能工巧匠来传授技艺”。政策重心主要表现为协助职业中学、劳动人事部门和有关部门挑选合适人才充实职教教师队伍,尚处在满足数量需求阶段。1985年7月,原浙江工学院(现浙江工业大学)创建技术师范系;1986年,原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筹建并成立职业技术师范部。据统计,我国从1979年开始先后兴办过15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其中1988年前建立的就有14所[2]。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建立不仅缓解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职业高中专业课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而且突破了我国高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体系,创造了一种新型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除了发挥人才培养功能外,还兼有信息互通、服务咨询以及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作用[3]。然而,由于经济建设涉及门类繁多且差异悬殊,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不仅数量少,而且专业门类也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关于职教师资的理解还停留在经验层面,尚缺乏职教特色、专业素养、教学技能等方面的明确要求与标准。总体来看,职教教师培养还处在恢复与重建的初期阶段。
  (二)部署与展开期(1990-1998年)
  1990年6月,全国首届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围绕“定向与非定向”“办学特色”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并达成一定共识。之后不久,全国各地高校纷纷设立职业教育师资班、系、学院或研究机构。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拉开了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序幕。同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相继出台,依法治教体系逐步形成。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合格教师,还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1995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在“申请试点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的基本条件”一条中明确提出,要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有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这是“双师型”教师概念在政策文件中首次使用,标志着职教教师政策开始从满足数量向探究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师资素质的开始。90年代中后期,“双师型”教师政策很快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各职教师资培养单位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职教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探索实施“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模式,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的“六三”模式、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三三四”模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三位一体”模式、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同济模式”、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S-T-A-R”模式等。1997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9年12月4至6日,教育部在天津市召开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公布了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首批20家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名单。此后,教育部于2000年5月、2001年3月分别公布了第二批24个、第三批8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后经调整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增至56个。期间,各省市按照教育部要求建立了300多个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到20世纪末,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以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普通高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系)为主,布局相对合理且比较完整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职教师资培养在不断探索与调整中稳步发展。

《中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探索与创新(1978—2018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探索与创新(1978—2018年).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