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倡议书 > 内容

独立学院生态位的游离倾向与矫正策略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09:12     阅读: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民办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优化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公办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独立学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对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产生了恐慌,在期望举办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图接近高职教育和坚守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之间摇摆不定,生态位产生了游离倾向。对此,独立学院必须理性研判在高等教育體系结构中的地位和角色,坚持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专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正确看待公办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加强与高职院校办学衔接,及时矫正并不断优化自身的生态位。
  [关键词]生态位 独立学院 办学定位
  [作者简介]李霞(1984- ),女,江苏泰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助理研究员;刘尧飞(1982- ),男,江苏邳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罗丽(1968- ),女,甘肃天水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 泰州 225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SJB2103)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21-0049-06
  作为生物学上的概念,生态位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它反映了个体或种群在特定生态系统中的定位。将生态位理论运用到高等教育研究中来,就是指高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
  独立学院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公办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向民办教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截至目前,独立学院在校生规模已超过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0%,独立学院本科生占全国民办本科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超过80%。在独立学院发展的最高峰时期,全国有323所,从2008年开始,国家开始对独立学院采取“撤”“并”“转”的规范发展政策,此后,每年均有一批独立学院转为民办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数量逐年减少,至今剩下266所,数量和规模仍然较大,在全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先后出台并实施了“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以及“双一流”建设方案等。在这些政策的驱动和引导下,一部分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开始联办“3+2”本科,一部分公办本科高校开始转向应用型,原本以应用型本科定位为主的独立学院开始对自身生存发展空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部分独立学院试图定位“攀高”,向母体高校靠拢,部分独立学院开始转向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试图与高职院校一较高低,从而导致独立学院的生态位游离不定。鉴于此,本文从生态位的视角出发,审视当前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存在的问题,理性判断独立学院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定位、角色和优势,对独立学院游离的生态位予以引导、矫正。
  一、独立学院办学定位演化
  (一)独立学院发展历程及其定位
  独立学院源于高校举办的民办二级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对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在这一背景下,本科教育尤其是优质本科教育供求矛盾日益显现,为缓解这一矛盾,一批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纷纷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举办“公有民办”性质的二级学院,即“校中校”。这类学院最早产生于江浙地区,存在时间集中于1999—2003年,数量达到360所,这一时期称为对母体高校的“依附期”。这一时期的独立学院(准确叫“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完全依赖母体高校招生、教学和管理,学生入学后与母体高校的学生在同一校园中,享受同样的师资条件,只是收费按照民办机制进行,高于母体高校统招生收费标准,其办学目的完全服从于母体高校的办学需要,办学场地、办学机制、日常运行完全依托母体。2004—2008年,独立学院进入了自主办学的“独立期”,这一时期的独立学院按照教育部的文件,依法由“公有民办”转向“独立自主”,独立承担民事行为责任,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和教学设施,财务上也逐步独立,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开始逐步与母体高校错位发展。直至2008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出台,对独立学院的设立、组织管理、变更终止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这一办法还为独立学院规范发展制定了路线图,即给予独立学院5年过渡期,明确了过渡期内独立学院的“撤”“并”“转”政策,这也为下一阶段独立学院的转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8年以后,独立学院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办学定位逐渐清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向更加明显,这一时期独立学院获得了重大发展。2010年,独立学院数量达到最高峰,为323所。2009 年 2 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方案〉的通知》(教发厅〔2009〕15号)明确规定独立学院可以转设为民办本科院校,截至2016年年底,已有57所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本科院校。随着一批独立学院的转设,独立学院的数量逐步减少,截至2017年4月,独立学院数量为266所。尽管数量有所减少,但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定位日益清晰,部分独立学院在师资队伍、校园面积、教学设备、管理体制等方面走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前列,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探索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独立学院步入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进程
  应用技术大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供给主体。独立学院自独立办学起,就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随着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建立应用技术型大学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指出,随着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为此,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角度出发,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形成一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这无疑为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和历史性机遇,独立学院迈入了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的新时期。

《独立学院生态位的游离倾向与矫正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独立学院生态位的游离倾向与矫正策略.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