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接收函 > 内容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7 06:20:11     阅读:


  【内容提要】 当代大学生是掌握新技术、新思想的青年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和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概念,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如何将“中国梦”植根于当代大学生的内心,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追求,具有时代意义。
  【关键词】 “中国梦” 大学生 途径
  【作者简介】 陈颖,南昌职业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
  【中图分类号】 G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5-0051-02
  一、“中国梦”内涵与现实意义
  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这一概念又一次进行了全面阐述,号召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习近平主席再绘“中国梦”时寄语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党对青年的殷殷期盼,也是国家对青年的深深呼唤。
  高校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和中坚力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对“中国梦”的理解与认同对于实现“中国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理想信念偏差、忽视道德追求、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追求安逸和享乐心理占据了许多大学生的内心。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实质,为大学生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进而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远大方向。鉴于此,高校应以“中国梦”的宣讲为契机,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方法,让“中国梦”的内涵融入课堂,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进一步将“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植入当代大学生的内心,并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追求。把大学生锻造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
  二、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践路径
  1. 高校教师是帮助大学生理解、认同中国梦深刻内涵的“传道”者
  教师的职责乃是传道授业解惑。通过宣讲、解读“中国梦”,帮助大学生理解并践行“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正是所谓“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该承担这一重要职责。要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灌注在大学生身上,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本身就是道德行为的示范者,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践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高校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要用自身的高尚道德和人格魅力引导大学生。不断学习,大胆实践,敢于创新是实现教师“中国梦、教育梦”的有力保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廉洁从教,以教师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指导学生,是实现“中国梦、教育梦”的重要任务。
  2. 课堂是宣传“中国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要融入高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让“中国梦”宣传教育进教材、进课堂。通过教学,让大学生了解“中国梦”不仅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同时也是百姓之梦、个人之梦。高校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大学生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可以组织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活动,用文字、图片、视频、文献资料等载体进行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实现“中国梦”寻求精神支柱。因为“中国梦”并不是依靠一腔热血就可以实现的。青年大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寻求到前进的方向,才能寻求到为实现“中国梦”而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还可以通过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青年大学生,从而为他们圆梦提供精神动力。
  3.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追求“中国梦”的平台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高校办学特色形成的意志基石,也是学校发展前进最稳定的动力之一。“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每个大学生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校园文化建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中国梦”的平台。高校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避免用说教的方式强迫他们接受,让大学生用自己熟悉并乐于接受的方法去了解”中国梦”,比如网络、书籍、报刊杂志、手机甚至课余聊天,让大学生自己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如:南昌职业学院教学中心矗立的雕塑刻有“中国梦”三个大字,学生一入校园就映入眼帘,时刻提醒着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学院校服也印有“中国梦”图案和文字,对“中国梦”进行贴心教育与宣传。学校党委宣传统战部、工会组织、学生工作部、团委、社团组织和各班级都积极行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中国梦”的主题活动,比如:“我的理想与中国梦”、“中国梦——我们是主力军”、“建最美南昌市、做最美大学生”等诸多主题活动。除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外,学校还充分利用校报、系报、班报、校广播台、校内电子屏和校内宣传栏等各种宣传阵地,引导师生关注“中国梦”、学习“中国梦”,呼吁学生从自身做起,践行“中国梦”;还开展了“中国梦”征文活动和格言征集、最美大学生评选、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国梦”经典诗歌朗诵会、“中国梦”朗诵大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演出、摄影比赛等等,动员校内各单位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广大师生、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观看相关纪录片,以此回顾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而付出的艰辛努力;组织、邀请专家来校讲座,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宣传“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4.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载体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在校大学生对社会问题难免认识不足,容易“空谈误国”,把实现“中国梦”停留在口号上。实现中国梦,仅靠青年大学生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是不够的。“中国梦”源于中国的现实土壤,“中国梦”是由人民的梦构成的,所以,青年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去发现社会现实问题,把校园中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弥补专业学习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梦”。因此,高校学生要充分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走出课堂,走入社会,根据各自的专业实际,去发现现实问题,然后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现实问题,让“中国梦”的实现越来越具体可见。如,南昌职业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参加了法院系统的普法宣传活动,既了解到法律在我国的普及状况,又了解到老百姓对法律实施现状的满意程度,更能发现自身法律知识的不足。通过了解社会现实问题,大学生们就会了解到老百姓的“法治梦”了解,回到学校和课堂,就会结合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逐步为实现这个构成“中国梦”的“法治梦”而奋斗;还有一些专业,则开展了以“传递中国梦”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向来往的市民宣讲、解读中国梦,通过收集、制作、分发资料,让更多人真正了解到中国梦的含义以及个人梦想对于“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意义。在此过程总,逐步加深了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进一步理解。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 王平.将“中国梦”融入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研,2013,(06).
  [3] 潘科.“中国梦”植入大学生心中的方法探究[J].高教研究,2013,(05).
  责任编辑:赵春燕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