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领导述职报告 > 内容

论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培育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3 06:11:51     阅读:


  摘要:大学生法治观培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本来之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大学生法治观培育要引导他们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知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养成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提高社会主义法治能力。加强法治文化宣传、融入法治课堂教学、营造法治文化氛围、运用法治文化载体,是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文化路径选择。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培育;文化路径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2.025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2-0119-05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而法治是其中的重要构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2]。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能否具有科学的法治观对于他们现在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法治观培育,是指引导大学生在法治实践过程中加深对自由、平等、公正等法治价值的理解,使其对依法治国的观念得到增强的教育活动。法治观培育是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关乎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涉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来之义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最大公约数”,法治是贯穿其中的基石。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其价值取向决定他们发展路径的选择。然而现实生活中,个别大学生有违背“法治”价值取向的现象,有的大学生维权意识不高,在面临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愿意使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法治是衡量社会行为的基本价值尺度,让这些悲剧不再重演需要法律更需要培育价值观。
  法治观培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不仅要内化于心,更重要的是外化于行,法治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可靠保证。通过培育作为理念的法治,大学生将树立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宪法和法律油然而生信仰和崇敬,把法律规定内化为行为准则。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当大学生把法治作为个人的价值取向时,将推动自身接受、认可和认同其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实施作为程序的法治,使大学生知晓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明确行为底线、明晰权利义务范围,引导大学生向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追求自由、平等、公正,乐做爱国者、敬业者、诚信者、友善者。所以,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培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来之义。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四大,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迈上法制建设轨道,坚定不移坚持发展民主和法制,“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3]。这一时期,高校“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4],通过教学教育活动普及基本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党的十四大至十六大,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5],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时期,高校以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核心,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弘扬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6],要求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法治信仰。
  同时,法治实践的推进也对培育大学生法治观提出新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深刻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与教训,积极推进法治实践,“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7]。培育大学生法治观要求把法治精神熔铸到头脑之中,从内心拥护和依赖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8],要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培育大学生法治观乃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3.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
  大学生法治观培育还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是教育。高等教育处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它是造就专门人才的主要场所。高校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遵循“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按照德才兼备、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标要求培育大学生法治观。1984年《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若干规定》和1986年《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都有明确要求,法制观教育进入课堂,重点是向大学生普及法律常识。1987年《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要求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1988年全国高等学校法制教育经验交流会强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大学生应当具有法律意识,只有学法、懂法,知识结构才是完善的。20世纪九十年代法律基础课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旨在加强大学生的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教育。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实施,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强化大学生法治观培育,引导大学生提升包括知识、理念、思维、能力在内的法治素质。
  4.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

《论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培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培育.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