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村官述职报告 > 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德育实践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5 06:15:35     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的重点和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核心内容。高校应该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明确内容,分清层次。同时,高校还应该改革教育方法,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收到实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德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2—0154—0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内涵在于构建共同的社会理想和共同的道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的重点和根本。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大学阶段正是青年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段,因此,对于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目前德育工作的根本。
  
  一、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权威的绝对性和传统道德规范的严肃性进一步受到冲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征,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价值多元有其积极的意义,在多元化价值观的背景下,不同的人可以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并因不同的价值观而相互质疑,因而容易导致思想解放。然而,价值多元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在于容易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使人们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对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而言,这样一种思想混乱造成的后果更加有害。因此,在这样多元化的背景之下,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显得非常重要。
  事实上,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马克思曾经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 在中国封建社会,其核心价值思想是儒家的“仁”和“礼”。“儒家学说体现为一种道德力量以及其实践特征和对社会生活的作用,都是由‘仁’和‘礼’所决定的。大致说来,‘仁’构成价值体系的思想内涵,‘礼’构成价值体系的行为规范。”[2] 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地沿革,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终确立了以“三纲五常”为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价值体系。同样,资本主义社会也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人权”理论一直是构成西方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也是构成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思想基石[2]。同样,社会主义社会也应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这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有效凝聚各个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内涵,重心在于构建共同的社会理想和共同的道德标准。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进一步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明确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伟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双向转化过程。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只有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价值准则,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实践,才能达到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的,收到实效。在这样的转化过程中,大学生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一直比较重视德育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价值体系日益失去原有的影响,而新的价值体系有待建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价值失范现象。这种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组以问卷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对一些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对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回答,有25.6%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德国古典哲学’,23.1%的学生认为,是‘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劳动价值论’。在分析问卷时,我们发现,文科生此题回答的正确率为69.2%,理科生的正确率为39.8%,而理科研究生的正确率仅为20%。”而且还“存在着以非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和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情况”[4]。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该成为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如何进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1.教学内容的优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非常丰富,在将其贯彻到高校德育工作中时,要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明确内容,分清层次,以期收到实效。
  首先,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需要加强理论本身的研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释现实。高校德育工作者需要站在理论发展的最前沿,透彻地研究和把握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能够用发展着的理论解释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辨别马克思主义与其他西方社会思潮之间的区别,让他们在比较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同时,要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青年人的思想现状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不应该脱离实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德育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德育实践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