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其他述职报告 > 内容

全球化背景下政策与教育发展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9 06:07:41     阅读:


  摘 要:2014年2月28日-3月1日,国内外200多名比较教育学专家、学者出席了由香港大学承办的香港比较教育学会2014年度学术年会。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政策与教育发展”,与会代表通过分会场讨论、研究成果发表等方式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内容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影子教育等诸多领域,研究成果颇丰。
  关键词:香港比较教育年会;全球化;教育政策;教育发展
  香港比较教育学会(CESHK)成立于1989年,为亚洲各国学者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香港比较教育学会是世界比较教育联合会(WCCES)会员,多数职员曾在世界比较教育学会中任职,这使得香港比较教育学会在东西方教育交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随着亚洲地区经济的崛起,教育也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各国纷纷对教育进行变革。因此,教育政策将如何影响教育的发展便成为香港比较教育学会2014年度学术年会讨论的重要内容。2014年2月28日,世界比较教育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教育协会会长王英杰,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与社会科学系主任、香港大学华正中国教育中心主任白杰瑞(Gerard A.Postiglione),台湾比较教育协会会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王如哲,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黑田·一雄(KURODA Kazuo),世界比较教育联合会前主席、香港大学讲座教授马克·贝磊(Mark Bary),香港比较教育学会前会长、香港大学教授杨锐在内的200多名比较教育学专家、学者出席了在香港大学举办的香港比较教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会议围绕“全球化背景下政策与教育发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多个方面的议题,与会人员就亚洲各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的教育变革和区域比较(如亚洲四小龙的教育改革)进行了交流。会议由香港比较教育学会会长李军教授主持,王英杰、王如哲、白杰瑞等教授发表了主题演讲,马克·贝磊、杨锐等教授对新修订的《比较教育研究:路径与方法》进行了介绍。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区域化政策
  区域化与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一直是比较教育的热点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化也在逐步深入,欧盟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东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和欧盟有很多共同之处,其教育的发展是否可以像欧盟那样进一步加强合作、沟通和交流?在此次论坛中,日本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院主任、著名教育学教授黑田一雄提出关于亚洲比较教育研究亟待寻求全球和区域治理新框架的思想。他认为教育的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都应被重视,并指出了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的传统及现代方法。其中,全球治理的方法有四个:第一,通过国际法、国际协议和国际章程形成规则;第二,发展和提出新的影响世界的概念;第三,通过国际会议和多边论坛政策对话形成政策和财政合作的框架来建立对全球教育政策的共识;第四,建立国际指标和标准,并实施监控。随着亚洲国家政治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区域治理在亚洲变得越来越重要。从1967年的东盟到2015年将成立的东盟共同体,从1998年的亚太经合组织到现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都表明亚洲国家区域化程度日趋加强。这些都给高等教育,尤其是亚洲比较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者需要新的理论模型来解释亚洲高等教育的发展。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者阿特巴赫(Altbach)指出,以新殖民主义理论提出的关于“中心—边缘”来描述国际知识和高等教育体系的观点并不适用于高等教育质与量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的亚洲。黑田一雄认为,大雁形态的齐飞模型(Fling Geese Model)或许最能解释当前亚洲高等教育区域化的进程。最后,黑田一雄教授呼吁比较教育学者共同努力,致力于亚洲和世界教育转型和发展的理论研究,为亚洲区域和全球教育治理作出贡献。
  亚洲四小龙因为其经济和社会的诸多相似性,一直是比较教育关注的重点,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和发展对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不容忽视。此次年会上,中国台北比较教育学会会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王如哲指出,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亚洲四小龙在整个亚洲地区是领先的;在全球人才排名中,“亚洲四小龙”大学教育的排名依次为韩国(48.2)、台湾(47.7)、新加坡(38.2)、香港(37.6)。其中,韩国在留美学生人数和吸引美国学生人数方面领先。这表明,在“亚洲四小龙”的教育国际化过程中,韩国暂时领先。韩国的很多做法值得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加以借鉴。
  比较教育借鉴形态的转变是本次会议上较为重要且非常有意义的主题。因为香港与英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所以,香港教育系统与英国的教育系统有着诸多的相似性,在国际化进程中也吸收了英国教育国际化的经验。与此同时,香港教育系统的发展还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香港最终形成了较为特殊的教育形态。受欧美经济危机和东方学生在诸多国际学生评价(如PISA)方面优秀表现的影响,比较教育研究出现了新的形态,即从长期以来东方向西方的学习和借鉴转换为大量西方学者开始研究和学习东方教育,尤其是东亚的教育。较为典型的例子是英国期待从香港的教育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并启动了名为“香港作为英国教育政策的来源: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项目。会议上,香港教育学院研究员凯瑟琳·福雷斯蒂尔(Katherine Forestier)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迈克尔·克里斯利(Michael Crossley)介绍了该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即东亚国家或地区(如中国香港)在国际学生评价上的表现与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密切相关,在学习文化方面强调自我完善、尊重、自律,重视数学和实践知识且强调竞争;在教学方面,强调早期的能力分组、集体授课和家庭作业;在政策方面,其课程强调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测试和评价贯穿于日常教学的始终。这种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方模式与受进步主义思潮影响的西方模式完全不同,西方国家可以有选择地借鉴东方国家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以改善本国的教育。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变革
  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东亚的高等教育急剧扩张,且日趋功利和商业化。然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并不意味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何平衡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如何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兼顾本国的实际情况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一直不被重视,却又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本次年会上,世界比较教育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教育学会会长王英杰教授聚焦高等教育结构,对西方大学结构的历史和传统进行了回顾。他指出,传统的大学重视自由和民主,教授治校,且强调共同治理(collegiallity)。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商业化、国际化、知识生产不断发展,政府越来越多的干涉使大学变得日益行政化且利益冲突不断,失去了原有的本质。所有大学都试图从提供单一专业的大学转向多科型综合性大学,而这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初衷。国内在高等教育结构方面的研究也比较缺乏。因此,王教授呼吁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这个领域。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扩张,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开始逐步形成。然而,中国的高校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较大差距。因此,高等教育的质量日益成为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话题。如何在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同时保持和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融合大陆和香港两个高等教育系统?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就香港而言,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非本地学生从1980年的不足1%发展到现在的20%,其中大约10%来自大陆。大陆的高等教育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一是迅速扩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早在2003年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上海2007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0%,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在2020年达到40%。在中国,人数最多的大学人数达到了5万人,而2013年中国有700万大学毕业生。这些都表明中国的大学在迅速发展。二是高校的国际排名日趋上升。201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中国有48所高校的至少一门学科进入全球前200名,北大、清华、复旦、浙大、南大等高校有超过30门学科进入世界前200名。三是中国大学的国际化程度稳步提高。中国现在已有100多个中外合作项目,联合办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联合研究机构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包括斯坦福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合作、密歇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香港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合作等。这些都表明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进入世界名校的学生数量而言,中国学生的数量要比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少得多。此外,学术体系的融合也存在问题。如今,香港和大陆的经济已经高度融合,但是研究型大学的融合度却远远不够。虽然香港的大学已经完全能够融入全球大学的学术体系中,但是只能部分地融入大陆的学术体系之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各地区面积的大小、收入的差异、法律体系的完善等。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影响。此外,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与社会科学系主任、香港大学华正中国教育中心主任白瑞杰还对国际学生评价进行了批判,质疑PISA对中国教育的价值。他指出,中国学生总体而言被“过度测试”。

《全球化背景下政策与教育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全球化背景下政策与教育发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