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社会实践总结 > 内容

从政治角度分析近年高考报名人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4 06:19:42     阅读:


  摘要:本文对2008年~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的变化进行全面科学地分析,并试图从政治角度探讨变化发生的原因。通过分析研究:人口出生率下降、选择国外高等教育的高中毕业生逐年增多、“读书无用论”的悄然兴起、课程改革引起高考内容的改变、经济不发达地区义务制教育得到落实等五个方面为高考报名人数的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高考 出生率 留学 “读书无用论” 教育改革
  
  一、 2008年~2011年高考报名情况及数据分析
  (一)2008年~2011年高考报名情况
  据新浪报道,“2011年各地高考人数排行榜发布 七成省市下降”。根据统计数据,在31个省市中,有19个省市高考报名人数出现下降。同时,9个省市的报考人数出现了上升趋势。而2008年~2011年来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总体呈大幅度下降趋势。
  (二)2008年~2011年高考报名情况的数据分析
  1、总体情况分析
  从2009年起,全国总体报名人数呈大幅下降趋势。根据计算结果,2009年减少34.4万,2010年减少46.61万,2011年减少30.66万。
  2、对报名人数递减情况的数据分析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在19个报名人数递减的省市中,除江苏在2009年报名人数增加外,其余省市在2009年~2011年中,报名人数每年均呈递减趋势。此外,这19个省市中属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共8个,占42.11%;属于经济中等发达地区的共8个,占42.11%;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共3个,占15.79%。据此,可以推论,高考报名递减的情况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另外,2011年与2010年相比较,19个省市中降幅列前5位的为:山东、新疆、湖南、天津、上海,基本上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3、对报名人数增加情况的数据分析
  2010年报考人数同比增加的省市共有广东、四川、甘肃、辽宁等10个,只有重庆连续3年递增,其它9个省市前两年均有增有减。在这10个省市中,属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省市共2个,占20%;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省市共3个,占30%;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省市共5个,占50%。据此,可以推论,高考报名人数增加的情况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另外,2011年与2010年相比较,增幅列前5位的为重庆、黑龙江、广东、宁夏、云南。除广东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外,其余四省经济均处于中等以下水平。
  二、2008年~2011年高考报考人数变化的政治分析
  (一)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人口出生率下降
  我国自 20世纪70年代初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政策的深入人心及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人口出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总体出生数呈下降趋势。2008年~2011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基本出生于1988年~1991年,这几年人口出生数连续减少:1989年递减49万,1990年递减22万,1990年递减22万,1991年递减124万。“在一些大城市,考生减少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一波婴儿潮逐步跨过应届高考年龄线有关”①
  (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国外高等教育的高中毕业生逐年增多
  “十一五”期间,“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内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②, 中国家庭,特别是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家庭有经济能力提供孩子海外求学。“2010年弃考人数接近100万,其中,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近20万,比例达到21.1%”③。据2011年6月7日《华商报》报道:“沈阳某咨询公司总经理吴群说,今年该公司为387名高中阶段学生办理了出国留学手续,与去年相比增加了16.5%。他还分析:‘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币的升值,更多家长能够负担起孩子到国外念书了。’”
  另外,欧美国家每年有多次高考机会,形式也多样,对一年只能参加一次高考的中国考生来说,也具有很大吸引力。据2008年7月24日《南方日报》报道:“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高考一年可以考多次,英国高考也可分开多次考,并以成绩最好的一次来申请学校。”同时,国外大学的含金量也更为中国学生所认可,对一些不适应国内教学体制的考生来说更是一种机遇。“东莞中学校长黄灿明表示,虽然参加‘洋高考’毕竟是极少数,但对有的孩子而言,‘洋高考’可能就是一种机遇。他也许未必能通过国内高考,但由于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变化,却有可能通过“洋高考”而多获得一个上大学的机会。另外,有的学生在国内只能上个‘一本’,但他参加国外的高考,可能问鼎世界顶尖名校。”④
  (三)经济结构调整与高校扩招不协调,导致“读书无用论”的悄然兴起
  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扩招,高等教育精英化转为大众化。“1999年,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之后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2001年为21.61%,2002年为19.46%,到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超过1000万。2006年,国家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2007年,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说:高等教育仍将继续扩招,但是幅度将大大放缓。进入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为599万,增长幅度仅为5%,同时,教育部开始对扩招进行反思,并且首次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⑤
  “急促”的扩招引起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高校基础设施和高校师资配置等教育资源不足,从而导致高等教育质量出现问题。一是一些高校的教学效果和毕业生的质量不令人满意。“一些高校质量明显下降而达到性能与价格不相称的地步。政府出面直接干预,全国20余所高校被教育部挂黄牌而受到限制招生的处理。”⑥ 同时,大学在校生的学习状态也令人担忧。据2009年12月14日《大河报》发表的调查报告称:在调查对象中,“近两成大学生学习现状不甚乐观缺学习激情”,“近四成大学生先玩后学”。二是扩招引起教育产业化,导致经济不发达地区或经济困难家庭不再选择高等教育。拿贫困县的农民家庭为例,如果按照每名贫困大学生每年平均支持7000元计算(含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一个人本科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苦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家庭只能放弃高考。三是就业市场供过于求,毕业生工作难找。
  同时,2001年之后,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倾向重型产业加速发展的趋势,这种产业结构失衡在劳动力需求结构上表现为,知识型服务业岗位需求相对不足,对蓝领型岗位却产生了旺盛的需求。这种劳动力供求关系导致出现农民工工资高于大学毕业生的现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日前表示,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最新的平均起薪差距只有300元。
  以上现象促使 “新读书无用论”的悄然出现。2006年6月5日,《中国青年报》载文称,“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新完成了一项共有2323人参加的调查,内容是关于‘读书无用论’。结果是令人沮丧的:35.3%的受访者认为‘读多少书找不到工作也没用’,有42.8%的受访者认为‘光有学历、文凭没用’。”这种论调的出现势必导致经济不发达地区高考报名数的下降。

《从政治角度分析近年高考报名人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从政治角度分析近年高考报名人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