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教研活动总结 > 内容

聚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0 06:12:01     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战略主题层面进行初步分析,并对纲要所体现的人本主义合成课程联系起来,将所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把情感因素增添到常规课程中去,赋予课程内容以个人意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合成课程理论对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人本主义 合成课程 思想政治课教学
  
  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列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各级学校开设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渠道。“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切实做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本文从人本主义合成课程的基本含义及要素构成出发,阐释其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借鉴作用。
  一、人本主义合成课程理论及其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从一开始就关注学校课程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罗杰斯(C.Rogers)等人认为,课程关注的既不是行为主义者所关心的学生学习的结果,也不是认知心理学所关心的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习的起因,即学生学习的情感、信念和意图等,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种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情境,这种学习会成为学生个人经验的一部分,因为课程内容对学生没有什么个人意义的话,学习就不大可能发生。为了实现认知教育与情意教育的统一,实现学生人格与知识的整体发展,人本主义者提倡一种合成课程,合成课程强调认知与情意的整合,即把情感因素增添到常规课程中去,赋予课程内容以个人意义。[2]合成课程一般由以下要素组成:
  (一)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打破教师与学生的界限,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味的教,学生学习的目的也不是一味的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合理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大家共同参与,共同经历教学过程,共同承担责任,只有建立了平等协作的师生关系,明白学生所想,教师才能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最好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尊重、理解的情感型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等。
  (二)强调思维、情感与行动的整合
  人本主义者强调,只有借助于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的统一,整体人格成长才有可能。人本主义课程的教育目的也就是培养情意与认知、感情与知性、情绪与行为相统一的完整的个人。人本主义课程不仅仅把重点放在智力上,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对于教育过程来说也课程除了纯粹的智力发展外,还要注重情绪、态度、理想、价值观、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3]基于这种认识,人本主义者认为合成课程是思维、情感与行动的整合,而这些正是使一个人不同于另一个人的内部行为,正如温斯坦和范特尼(G.Winstein and M.Fantini)说:“仅仅凭借知识,是不会产生社会所需要的适当行为的、如果认识到学习者的感情和企求,影响行为的机会将会增多。”
  (三)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基本需要及生活有密切关系,并对学生的情感和理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罗杰斯认为,知识对学习是否具有个人意义,是知识保持的决定因素。学生学习的那么多知识很快被遗忘,这是由于它们与学生的自我无关。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当中,与其让学生花很多的时间去死记硬背,还不如让他们花些时间去寻找知识的个人意义。课程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认为学习是他们的基本需要,与他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这种学习会成为他们个人经验的一部分,令他们终生不忘。
  (四)自我是学习的法定对象
  教育工作者往往认为,只要把课程设计好,教学方法合适,学生就会很好的学习。其实不然,怎样呈现课程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课程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他或她意识不到的自我,课程必须帮助学生把这个自我提示出来,课程是满足学生生长和个性整合的自由解放的过程,课程的重点不在于教材,而是学生,学生的自我实现是课程法定的核心
  (五)课程的目标是要培养完整的人。
  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写到:“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惟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4]因此,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会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人。课程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更要注重对学生情绪、情感、情操、态度、道德、信念、价值观的培养,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性和人格,培养完整的人。
  二、合成课程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启示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问题,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也存在着很高的关联度,学生的许多心理品质既是价值观念、道德内化的结果,也是它们的表现形态。合成课程所提倡的认知与情感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情境,让外在的认知教学转化为内在情感学习的需要。
  (一 )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课程中
  在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教师主导下的课程教学。但是合成课程告诉我们,合理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大家共同参与,共同经历教学过程。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课程组织上应当从学生个性的完整出发,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起情感关系的背景中实施课程。教师应该富有想像力地呈现课程和教材,以便形成温暖的、有安全感的,从而能够促进学习的情境。
  (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教育要与学生的现实挂钩,教学内容要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他们的需求、兴趣结合,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课程的个性化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提倡教师要提供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来培养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这正是人本主义所强调的。因此在传授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对注意观察身边的、以及社会上正在发生的相关现象,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课程所教授的内容转化为对知识的一个探索过程。学生通过对身边事例的分析,可以强化已有的理论知识,同时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和法律观;而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正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要求。

《聚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聚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