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信访维稳公文 > 内容

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对策略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4 06:20:24     阅读:


  摘要: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传染病事件,形势严峻。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的原因,除学校易感人群聚集,接触密切等客观因素外,还受学校、学生、家长等主观因素和体制机制、健康教育等社会因素影响。因此应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体制机制,依法开展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严格执行晨检和定期体检等传染病疫情监测制度,早期发现和隔离治疗传染病患者;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切断传播途径;全面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增强师生、家长传染病防控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发生和流行。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
  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明确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近年来,我国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较高,严重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本文试就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1 我国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临的严峻形势
  据文献报道,2006年全国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45起,发病112120人,分别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和总人数的70.37%、77.73%,其中传染病突发事件1824起,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93.78%[2]。南宁市2004年~2011年报告453起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82.56%发生在学校,12.80%发生的托幼机构,学校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次是肠道传染病[3]。天津市2008年~2012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24起,132起发生在学校,占58.93%,其中传染病事件123起,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93.18%[4]。陕西省2006年~2013年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73起,其中各类学校报告71起,占97.26%[5-6]。我国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严峻,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2 影响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因素
  2.1客观因素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学校空间较为封闭,人口过于密集,学生之间密切接触,为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2.2社会因素
  2.2.1学校传染病防控机制不健全,预防措施落不实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组织管理和沟通机制不健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晨检制度、因病缺课与登记制度等卫生制度落实情况监督不力,不能早期发现、及时报告和隔离治疗传染病患者;学校受教育"一费制"和群体性接种事故等因素影响,学校对于进行广泛性疫苗接种难度很大,接种率低,无法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学校传染病管理相对而言较差,大部分学校没有校医,未落实晨检制度,不能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首发病例;由于家长、学生等方面原因,导致学校隔离传染源等防控措施落实不严。一些学校教室和学生宿舍通风不良、室内外卫生差,消毒不规范,易造成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是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的重要因素。
  2.2.2卫生监督部门对学校传染病措施落实情况监督不力 卫生监督部门不能依法履行对学校监督职能,不正当干预疾控部门实施对在校学生健康检查、无法早期发现传染病患者;干预实施疫苗预防接种或应急接种,影响传染病防控措施全面实施。
  2.2.3学校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不够深入 师生传染病预防意识淡薄尽管我国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卫生课,但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预防意识淡薄,不能积极配合和参与学校传染病防治,患传染病后不能及时到医院诊治和与健康学生隔离,成为重要传染源,导致传染病在学校传播和流行。
  2.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力量薄弱,应急响应不及时 我国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是按照属地管理,逐级响应原则,学校发生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村、镇、县(区)、市、省逐级报告和处置,但从商洛市疾控机构现状看,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从事传染病防治和管理的专业人员只有4人,县区从事传染病防治管理的专业人员2~5人,多数镇卫生院只有1名防疫专干,村卫生室只有1名村医,应急队伍力量薄弱,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门很难在第一时间掌握疫情信息,多数是由学校向所在地镇政府报告,县区疾控中心多是通过政府信息系统获得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信息滞后,应急响应不够及时,对有效控制疫情带来困难。
  3 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策略
  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严重危害学生身体健康,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鉴于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巨大的特点,预防和应对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条例》有关要求进行规范处置,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边调查,边控制原则;及时实施医疗救助或疫情控制措施,确保学生健康,防止疫情扩散。
  3.1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和长效机制 鉴于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和频发的特点,各级政府应设置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的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卫生、教育、新闻、财政、公安等多部门协作的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长效机制。
  3.2依法开展传染病防治,有效预防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发生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也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从我国近年来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种类看,主要为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感、水痘等疫苗可预防性呼吸道传染病及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4,6]。因此,可根据不同传染病发病特点采取以下综合性措施。
  3.2.1提高疫苗接种率,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预防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据文献报告,在≤18岁人群中,流感疫苗的预防效果为79.22%[7]。实践证明,对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水痘疫苗、乙肝疫苗等是预防相应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其接种率至少要达到95%以上[8],才能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有效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在学校接种疫苗,提高群体特异性免疫水平,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目前流感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乙肝疫苗等疫苗均为自愿接种的自费疫苗。建议政府在政策上、财力上给学校疫苗接种工作给予倾斜性支持,提高疫苗接种率,确保预防效果,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可预防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
  3.2.2加强疫情监测,早期发现和隔离治疗首例传染病患者。学校严格落实晨检和定期体检等疫情监测制度、早期发现、报告和隔离治疗首例传染病患者,防止传染源在健康学生中传播。
  3.2.3严格实施消毒、杀虫、灭鼠,切断传播途径。针对传染病种类及生物学特性,对学生宿舍、教室、环境实施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做好学校杀虫、灭鼠,有效阻断传染病在学校传播。
  3.3加大学校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力度,确保各项预防措施落实 学校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对象应包括学生、老师、家长,以学校为中心向家庭辐射,将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卫生课的重要内容,也可采取专题报告、宣传栏、宣传单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老师及家长传染病预防意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
  参考文献:
  [1]曹康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3.
  [2]王陇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24.
  [3]林健燕,郭泽强,甘文烨,等.南宁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04-6105.
  [4]陈茜,解晓华,丁建清,等.天津市2008-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5):2700-2702.
  [5]徐勇,颜博秋.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状与管理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5):513-515.
  [6]马萍,王敬军,张义,等.陕西省2006-2013年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17-18.
  [7]边国林,许国章,朱利利,等.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效果观察[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1):12-13.
  [8]冯子健.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6-87.
  编辑/哈涛

《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对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对策略.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