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统战民宗公文 > 内容

校企合作背景下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5:36     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战略需要,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无论是从高职教育的定位,还是从企业人才的需求及学生自身的发展来看,校企合作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高职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质量评价等多个关键的教学环节,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途径
  [作者简介]张俊(1975- ),女,重庆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医学教育研究。(重庆 40133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035-02
  校企合作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战略需要,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校企合作是否规范合理,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另一方面,教学质量的高低也会影响校企合作模式的正常推进与合作效果,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关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中,校企合作模式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没有建立完备的运行体系,不利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应对措施,保障教学质量。
  一、校企合作对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1.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要求。高职教育包括“高等”与“职业”两个基本要素,“高等”指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要培养学生具备相应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很快掌握本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具有高级性的特征,与理论知识薄弱但动手能力较强的中等职业教育相区别。“职业”则表明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性,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术性或工程性特点,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基于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而制定并实施的。除此之外,高职教育还具有高技术性的特点,也就是说,高职教育要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高职教育的高级性、职业性和技术性特点,要求理论和实践教学提供相应的内容,而校企合作模式迎合了这一需求。
  2.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不断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为应对这种趋势,迫切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而这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高级性人才培养目标相符。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教育的推行,使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能力与素养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匹配,使社会、企业、产业的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满足了双方的需求,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企业的人才需求。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制造高精尖的产品或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高技能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为引进符合自己需求的人才,首先瞄准高职院校而不是普通高校,原因在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自身的需求。当然,企业与高职教育的合作,除了人才的长远发展外,还存在企业成本的问题。如果企业招聘的人才熟悉生产和管理,就容易进入工作状态,形成有效的生产力,从而减少了培训环节,节约了企业成本。
  4.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大,但也面临巨大的生源压力,尤其是近两年,生源数量的不断下降对高职院校影响很大。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处在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转化的关键期,要想在生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要看就业状况。为实现高质量的就业,高职院校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具体的培养方式,校企合作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科学规划专业设置
  1.大而全的专业设置,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部分高职院校为寻求与企业的全面合作,盲目增设专业,追求大而全的专业设置。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基于两个基础和一个目标。一个基础是指该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是在中专的基础上升格而成的,其前身的专业情况是该高职院校设置专业的基础。第二个基础是社会或企业需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就应该开设什么样的专业。一个目标就是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正确处理好两个基础的关系。盲目设置大而全的专业,在师资配备、实训设备等教学基本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2.打造特色专业。特色是高职教育长足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的特色要通过特色专业来支撑,特色专业建设通常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两个方面。首先,高职教育只有紧扣地方经济脉搏,围绕区域经济特色,进行专业设置与建设,才能实现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科学研究的功能,才能具有生命力。一方面,依托区域经济的专业建设能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争取地方政府的更多支持;另一方面,依托区域经济才能保证有更多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其次,特色专业依托行业发展,能将本行业的高精尖企业和技术引入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又会继续吸引行业的技术人才参与教学合作,再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可以引导校企合作模式不断走向深入。
  三、建立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
  1.打造校企合作建设课程群平台。课程群是指在同一个专业群内,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的、具有共同的基本技术能力要求的,由若干课程建立起的一个课程群。某一个专业有多少个课程群,课程群包括哪些课程,这些课程的师资来源如何,采用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具体实训方式怎样,等等,都要结合校企合作的需求主要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明确并固定下来。由若干具有关联的课程构成的课程群一旦建立,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具有合规律性、合目的性。通过课程群,确定各课程之间相互融合的教学内容,旨在完善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的逻辑关系,强调完成各课程在课程群中的整体功能,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构建课程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反复实践和理论论证才能形成一套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第一,课程群要基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高职院校大多培养高技能人才,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特色,二者缺一不可。无论趋于哪个极端,都会受现有高职教育教学条件的限制,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第二,课程群要基于对企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分析。不同岗位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不同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具有何种能力特征,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进行分析。对职业能力的分析是课程群建设的基础,课程群由哪些课程具体组成,这些课程的比例如何,都要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前提。因此,在课程群建设中,企业的参与非常重要。

《校企合作背景下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校企合作背景下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