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誓词 > 内容

影响家园互动质量的因素及其问题分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4 06:12:53     阅读:


  【摘要】家园互动是幼教改革的大趋势。家长和教师的态度及孩子的行为是影响家园互动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在家园互动中存在家长和教师态度消极、孩子缺位等问题,因此,亟需增强家长等主体的参与意识,进而建立平行性互动关系。
  【关键词】家园互动;家庭;家长;幼儿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6-0048-03
  
  一、家园互动的意义及模式
  
  家园互动在国外也称“教育介入(education intervention)”或“家长—教师配合(parent teacher collaboration)”“家长参与(parent involvement )。〔1〕在我国,陈鹤琴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提出家园共育的思想。他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个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2〕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尤其凸显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从新《纲要》对幼儿园与家庭关系的界定来看,家园互动是由幼儿园(教师)、家庭(家长)、幼儿组成的互动,它以幼儿为核心,家庭和幼儿园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影响家园互动质量的因素分析
  
  家园互动是一种人为的互动方式。这决定了其必然受到互动主体——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1.家长和教师的态度
  家园密切配合是幼儿园完成教育任务的保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方向、同步前进,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如何驾驭好这一车两轮呢?家长与教师在家园互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互动主体又是互动客体,良性的家园互动全靠双方主动合作,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时常会看到以下情景(笔者亲历):
  案例1:9月20日。在老师组织活动期间,朋朋无视老师的指令,动不动就拉扯旁边女孩的辫子,且时不时哈哈大笑,老师最多只是狠狠地瞪他一眼,用老师的话说,“他是班上最调皮最‘油’的孩子”。
  10月21日。早点时间,朋朋安静就餐,吃完饭,主动帮老师收拾餐桌;活动期间,他流露出强烈的表现欲望,并主动跟老师交流目光;下午老师让他做“小助手”帮助督促其他幼儿吃点心;离园时,我跟朋朋的母亲攀谈,她说她主动跟老师进行了交流,并希望老师多关注朋朋。
  11月20日。早点时间,朋朋边吃面包边跟旁边的小朋友打打闹闹,又像两个月前那样调皮捣蛋了。活动期间,他又无视老师的指令,老师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烦死了”。我问老师原因,老师沉着脸无奈地说:“家长不配合。有一次,早点期间,他来迟了,他妈妈无视我的存在,给自己儿子挑了一个特大的面包,又舀了满满一碗牛奶,那次朋朋没吃完。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儿子一次能吃多少……”很明显,教师牢骚满腹。
  朋朋三次反差很大的行为令人深思。初次见到的他调皮捣蛋令老师厌恶,第二次却令人惊叹不已,强烈的表现欲在他稚嫩的脸上表现得一览无余,并且还当上了老师的“小助手”,无疑这应归功于他妈妈与老师的“主动交流”,第三次朋朋又回到原点,这似乎应归咎于妈妈的所作所为,而老师又无意间将这种不满情绪带给了朋朋。朋朋在老师的再度漠视中完全失去了以往的表现欲望。朋朋经历了被忽视——被关注——再被忽视的过程,其中的症结就在于家长与老师在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了摩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3〕 无疑,家长与教师教育孩子的态度分歧,会对孩子的正常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在对待幼儿的态度上家长与教师应持有相同观点、相同语气,做到步调一致,这样才能使幼儿真切感受到快乐,反之,则会使幼儿面对问题无所适从。
  2.孩子的行为表现
  孩子是家园互动的轴心,直接关系到家园互动的质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感知、判断,并对生活印象进行加工,从而获得观念以指导自己的行为。〔4〕
  案例2:早餐时,王哲几乎是被他妈妈拉进活动室的,他嘴里不停地哭喊着:“我不穿,我不穿……”当听到何老师说“王哲,你又怎么了”时,他立即止住了哭声,嘟哝着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不情愿的眼神游离于妈妈与老师之间。
  王哲对待两种成人(妈妈、老师)的两种不同态度,反映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不合拍。孩子敏于探索成人心理,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往往会见“人”行事,因此,幼儿在家园不同的行为表现是家园互动的主要关注点。如果家长与教师就幼儿的行为进行协商、沟通,其带来的显性功能会不言自明。
  
  二、目前家园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1.家长、教师态度消极
  “孩子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教师管”,这一传统观念仍然存在于很多家长和教师头脑中。许多家长缺乏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加之许多家长为生计奔波,因而不乐意参与幼儿园活动。而很多幼儿园也认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会打乱他们的工作计划,甚至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一些幼儿园将家园互动仅看作一项例行公事,只停留在一学期一两次的幼儿园开放日,有表面化、形式化迹象。
  2.沟通机会不均等
  所谓沟通机会均等是指沟通的次数均等或者教师很乐意经常与任何家长沟通。现代父母虽很关注自己的孩子,他们或许也已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传统的唯师观念常常使他们望幼儿园和教师却步,对于那些与教师沟通碰过壁的家长而言,更是如此。此外,幼儿园还存在这种现象:如果某一幼儿在班中被忽略,那么其家长也往往被忽视,即使家长主动沟通,教师也可能要么轻描淡写,要么只谈孩子的不规范行为。有的教师甚至偏向于与那些孩子在园表现较好,或有一定社会地位并对幼儿园有所贡献的家长进行沟通,具有很强的功利性。
  3.家园互动中孩子缺位
  一般来说,孩子是家长、教师互动的中介,是家长、教师判断问题是否公正、合理的仲裁者。因此家园互动时孩子最好在场,以利于家长、教师、孩子三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然而,现实中除了在集体性的家园互动场合,如家长会,孩子可能会在场,在其他场合,如家长与教师单独交流时,孩子往往是缺位的。正因为孩子缺位,所以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评价难免带有主观性。
  
  三、提高家园互动质量的思考
  
  传统的家园互动方式有家长会、家访、幼儿园布告栏、家园联系册、接送孩子时的简短交谈等,但这些方式时常形同虚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家园互动质量,宜从以下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1.加强家长的参与意识
  家长参与是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既有利于家园互动的顺利开展,又表明家长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在美国,家长既参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也参与幼儿园的决策与管理。如幼儿园根据需要,请有特长的家长来园给孩子讲课或组织活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又有利于丰富幼儿园的活动内容。此外,从事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的专业特长的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家长来说,通过亲自参与,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保教情况,并学到教养孩子的知识与技能。

《影响家园互动质量的因素及其问题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影响家园互动质量的因素及其问题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