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数学学案 > 内容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探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3 06:07:57     阅读:


  摘 要: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战略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举措。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失衡主要表现在国家的财政投入和师资方面。本文通过分析城乡教育失衡的制度方面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制度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制度
  
  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战略要求。十六大提出要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群体差别,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全面小康。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小康对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均衡发展作为基础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群体的教育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有明显改善。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举措。教育公平是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石,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调节手段和重要举措。在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为《宪法》所保护,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受到(教育法)的法律保障。但由于种种复杂原因,教育公平尚未得到很好的实现,城乡教育条件的巨大反差,就是教育不公平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反映。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可以相对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及其份额,达到教育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均衡,以切实保障所有青少年儿童的学习需求。
  
  二、当前城乡教育失衡的现状
  
  当前我国城乡教育的失衡体现在诸多方面,国家虽然在教育方针中有一系列倾向利于农民及其子女的措施,但在教育投资、师资水平方面却呈现了较大的城乡差异。
  
  (一)失衡的城乡教育国家财政投入
  国家财政性教育投资是国家从财政收入中直接拨出一部分用于教育,这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从财政性教育投资和生均教育经费两个方面来看。
  可以看出,从1996年到2000年,农村的各类教育经费总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预算内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最高的是1996年。农村小学的各类教育经费总数、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重从1996年到2000年,呈现下降趋势。
  必须特别强调的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主要是地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其中,地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的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比重为65.9%,中央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的义务教育经费比重仅占0.1%。
  从1999年全国普通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均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
  
  (二)失衡的城乡教育师资
  由于我国农村教育经费不足与经济相对落后,使得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很难在农村长期工作,尤其是特别需要教师的边远山区,更是青年教师不愿意去的地方,长期以来这些地方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民办教师在支撑;一个教师要教多门功课,甚至一个教师要教一个学校的课程。即使有的地方教师比较充足,但专任教师中学历合格者却很少。城乡之间的师资差距突出。
  我国的要求是小学教师要有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从表中可以看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达到这个要求的都要少于城市,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更是和城镇有很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农村教师工资比较低,而且工资缺乏保障,这也造成了农村教师的流失,当前农村教师的流失比例很大,流速也很快,并且流动去向多是单向的,农村教师中有经验的年轻教师、职称比较高的教师以及骨干教师都朝向条件好、待遇高的县城和中小城市调动。只有那些调动无方的老师不得已留在农村,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也不怎么愿意到农村去。
  
  三、城乡教育失衡的原因
  
  (一)我国建国以来采用的二元经济制度
  我国建国初期采用的是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制度,从一开始就导致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这种二元的经济制度使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家庭教养方式等很多方面出现差异。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在上升,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近2.8倍。如果再加上城市居民享有而农村居民不能享有的住房、医疗、物价等补贴和各种社会保险,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会更大。收入上的差距导致了城乡居民在消费上的差距,1985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是2.31:1,到1999年已经达到了3.53:1。
  城乡收入的差距间接造成了农民素质的普遍不高,在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城乡居民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差距。农村居民花在子女教育上的时间远不如城市居民,在农村普遍存在的观念是孩子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父母顶多督促他们完成作业,而城市则存在大量的陪学现象。收入的差距,以及学校教育脱离农村实际,使很多农村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以及对子女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很高的要求。从有关学者调查农村父母对子女教育期望的情况看,有18.1%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只在初中及以下,30.8%的父母期望子女务农,30.2%的父母期望子女务工,这样的教育期望在城市几乎不可能。
  
  (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制度
  在分级办学的教育财政制度下,中央政府的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绝大多数投向了高等教育。根据历年度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所提供的资料,中央政府每年投入义务教育的预算内资金从来没有超过1亿元。在“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对基础教育的投资都落到了“地方”的肩上。然而,由于初中和小学的管理责任主要在县以下,自省至县的各级“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主要偏向于各自管辖的大学、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以及高中,很少流向农村的义务教育。最终的结果是,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主要承担者变成了乡镇一级。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自实施义务教育以来,在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投资比例中,中央政府负担的部分仅为2%,省和地区(包括地级市)的负担部分合计起来也只有11%,县和县级市的负担为9%,而乡镇则负担了全部的78%。
  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大多数乡镇政府和行政村组织这两极都缺乏自身的经济基础,绝大部分乡镇在财政上均无力支持乡镇中学和乡镇内数目众多的村级小学。实行分级办学的结果是学校的硬件上不去,教师的工资没有保障,农村教育质量远不如城市,农村学校的专任教师学历不合格。教师待遇差又使很多有经验的农村教师向条件好的县、城镇调动,造成农村教师的流失。
  
  四、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均衡发展,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而主要应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来完成。政府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一是规划责任。各级政府在规划决策本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时,必须将基础教育均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探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