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化学学案 > 内容

中德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0 06:14:49     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文章通过对中德职业教育的对比,了解与思考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这一事实,希望通过对中德职业教育的对比分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中德比较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8-02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由于职业教育,是以通过实现理论教育和动手实践的结合为宗旨的学科,所以就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对实训教学工作的教学力度。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要着重加强对专业针对性和应用性方面的系统培训。本文主要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的研究,从中总结和归纳出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和差异,希望通过与国际先进的教学水平的比较和学习,能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向高效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
  一、中德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对比
  (一)课程观不同
  德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通过“市场导向原则”培养高技能职业型人才,根据市场导向建立对接式的课程观。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较短,依旧是一种“计划导向原则”的课程观,易导致在市场经济面前,培养的人才和市场需求出现脱节的情况。
  (二)课程内容不同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结合,使得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践操作,能够在毕业之后直接和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很大程度上受到普通高等和中等教育的影响,注重对学生相关理论的传授,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则相对较低。
  (三)课程实践方法不同
  德国职业教育的基础是传统的学徒制教学,使得学生通过学校掌握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企业的实训基地完成对相关实践能力的学习。而我国的实训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校完成的,很容易导致因为学校实践教学的各种缺陷,使得人才培养的效果大打折扣[1]。
  (四)考核制度不同
  德国是通过学校、企业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其考核是通过相关的行业协会进行测试,具有鲜明的客观性。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则是采用传统的考核模式,通过教师根据大纲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单独的考核。学科之间的相互独立,使得考试内容和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二、中德职业教育在师资方面的对比
  (一)德国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
  德国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非常“苛刻”。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有2年以上的工厂实践经历才具备申请职校教师职位的资格;其次,想要担任实训教师,就必须通过相关的专业化考试取得相应证书;最后,在年龄方面则要求其最少在24岁以上。德国的职教教师一般都具有全能性的特征,往往身兼多职,工作量较大。所以政府给予他们国家公务员的薪资待遇。
  (二)中国对职教教师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师要求较低,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这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导致接受教育学理论的教育工作者专业知识不够,而专业人士又缺乏必要的教育学理念,两者由于都缺乏相应的职业实践经验,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都不太符合职业教育的根本需求[2]。
  三、中德职业教育在就业方面的对比
  在学生的就业方面,德国的行业协会在企业和职业院校的桥梁作用,使得行业协会在就业的参与权和话语权方面,都占有较大比重。
  在我国,职业教育未能实现与行业协会以及产业部门的有机结合,随着行业主管部门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逐步消失,所以导致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现象。
  四、中德职业教育在生源方面的对比
  在德国,学生一般在小学毕业后进行第一次分流,到初中毕业后进行第二次分流。大约有半数的学生会和企业签订相关的定向培训协议,通过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对接,实现高质量的生源保证[3]。
  而我国职业院校生源,主要来自于中考或者高考失利的学生,在学历上分为大专和中专学历,其专业学习基础较差,所以使得在生源质量上得不到保障。在传统观念中,人们认为职业教育是考不上高中或者本科时的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导致职业教育成为普通教育的附庸。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的生源来源出现结构性和思维性的问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五、结束语
  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德国等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充分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促使我国的职业教育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能力培养和开发。同时,要加强国家、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在保证学习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李娇娇.中德职业教育的比较[J].学园,2015,(3).
  [2]陈东.中德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机制的比较[J].教育与职业,2014,(8).
  [3]冯帆.论中德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差异[J].继续教育研究,2015,(1).

《中德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德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比较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