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感谢信 > 内容

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与传统音乐教育比较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7:29     阅读:


  【摘要】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两大方面,将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代表的“新体系”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进行比较,分析音乐教育新体系与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异同,浅谈音乐教育新体系之“新”及其所体现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共中央相继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教育成为了国民关注的重要发展内容之一,音乐作为教育中的一门美育学科,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要加强学校美育”“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那么,要如何改革发展?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定位音乐教育的目标?音乐课应该教些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问题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都得到了“标准”解答,却至今仍引起音乐教育界的广泛热议与争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在近十多年来一直努力探索并推广一种不同于中国以往学校音乐教育模式的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将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与传统学校音乐教育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在区别两者的异同的同时,浅谈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之“新”体现,学习并吸取其先进性,以促进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与传统学校音乐教育模式的共同之处
  ( 一)重视民族音乐文化
  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不管是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还是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都强调要学习并弘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并将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注入到音乐教材中,成为音乐课中或歌唱或舞蹈或欣赏的一大教学内容。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聆听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感受体验其不同的风格。新体系音乐教育同样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遵循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求,收集、改编、整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大到完整的音乐作品,如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云南哈尼族民歌《其多列》等;小到童谣、儿歌,如《京味儿串烧》等,并借鉴世界各民族音乐中的优秀作品,例如匈牙利民歌、澳大利亚民歌、地中海民歌等等,从而丰富音乐教学的素材,使学生能从整体上领略世界民族音乐的多样风格,培养学生有能力欣赏民族音乐,有意识尊重民族音乐文化。
  (二)课程所涵盖的教学基本内容大致相同
  音乐是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美育课程与德育、智育课程所不同的特性,那就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感性的艺术,是情感交流和情感表达的方式,那么,音乐教学也应该是一门艺术情感教学,要让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获得感性经验,让学生学会用音乐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各项内容主要遵循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其中以“感受与欣赏”作为重要的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则是作为一种基础性内容,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会“创造”,发挥学生想象力与思维潜能。最后提出学习“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直接增进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在音乐教育新体系中,课程设置包括了五项基本教学内容:音乐律动、歌唱、器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即兴,其实也大致涵盖了新课标中提及的四个学习领域。
  二、中國音乐教育新体系与传统学校音乐教育模式的不同之处
  尽管音乐教育新课标始终在朝着较为科学的先进的方向探究,学校音乐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然会出现不少问题和弊病,如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缺乏情感体验、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从而导致课程教学效率低,减弱学生的音乐兴趣,学科建设落后等等。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在近十多年来不断推广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是在引进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的过程中,结合中国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国情而产生的体系。这一体系之“新”是既区别于中国以往学校音乐教育模式,又区别于其他国家的音乐教育体系独具中国特色。
  (一)教学目标的不同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本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对象是普通学生,将情感论作为教育心理学和音乐美学的基础,将音乐教育的目标侧重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体验经验,学会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地唤起情感、抒发情感、表达情感、交流情感,使学生们在校和一生的精神生活更美好。新体系音乐教育的核心教学目标也是提倡通过内容或动作性情感体验教学,逐步使学生形成体验经验系统,最终获得经验性情感体验的能力。在音乐课程标准中,虽未涉及教学目标,但课程目标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进行的全面的表述。
  (二)“双基”与“新双基”
  音乐课标中一直在是否淡化“双基”中徘徊,仍然将“双基”设定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出学生应该学习并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新体系认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方法是体验,主要知识形式是经验,只有体验和经验才能使音乐教育超越共性,尊重个性,由此,提出了学校音乐教育的“新双基”,即掌握基本音乐情感体验能力和积累基础音乐活动经验。“新双基”与传统“双基”并不存在对立,都应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只不过两者的侧重点不同,这恰恰值得音乐教育工作者斟酌思考的。传统“双基”如若建立在“新双基”的基础之上,由获得“情感体验—情感经验—情感体验”的反复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大大加强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与经验,这种滚雪球式的循环上升的过程,才是较为科学而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
  三、总结——继承与发展,先进性与局限性
  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与传统音乐教育体系都是在全球化、一体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两个体系,都扎根于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土壤,从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二者之间存在着共同之处,而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甚至对立的体系,这是新体系对于传统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部分认同和继承。但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吸收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的养分,并结合中国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国情,无论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都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标准和要求,在践行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和体验过程中快速而有效地学习,这些已有的初步成果可以说明它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具有有效性和先进性的。
  参考文献
  [1]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的“新双基”——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理论阐释与实践之一[J].人民音乐,2013(09).
  [2]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J].人民音乐,2014(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与传统音乐教育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与传统音乐教育比较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